山东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导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现实意义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0-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2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24-44页 |
·研究阶段及综述 | 第24-33页 |
·第一阶段:流通在国民经济中失位 | 第24-26页 |
·第二阶段:流通在国民经济中正位 | 第26-28页 |
·第三阶段:流通在国民经济中寻位 | 第28-33页 |
·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马克思流通理论 | 第33-34页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34页 |
·新兴古典经济学 | 第34-35页 |
·现代物流理论 | 第35-36页 |
·概念界定 | 第36-44页 |
·农产品流通的内涵 | 第36-37页 |
·鲜活农产品的界定 | 第37-44页 |
3 山东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现状分析 | 第44-60页 |
·鲜活农产品基本状况 | 第45-49页 |
·生产分析 | 第45-47页 |
·消费分析 | 第47-49页 |
·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模式 | 第49-60页 |
·一般性分析 | 第49-50页 |
·具体性分析 | 第50-60页 |
4 山东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评价 | 第60-72页 |
·流通渠道效率的界定 | 第60-62页 |
·流通技术效率 | 第60-61页 |
·流通经济效率 | 第61-62页 |
·流通渠道效率的评价 | 第62-70页 |
·评价目标确立 | 第62-64页 |
·评价指标建立 | 第64-68页 |
·评价体系实施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5 山东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问题阐释 | 第72-94页 |
·问题Ⅰ:地产地销处在低层次水平 | 第72-78页 |
·表现形式 | 第72-73页 |
·产生原因 | 第73-75页 |
·日本“直卖所”借鉴 | 第75-78页 |
·问题Ⅱ:零供关系存在失衡的状态 | 第78-82页 |
·表现形式 | 第78-79页 |
·产生原因 | 第79-81页 |
·美国“零供对接”借鉴 | 第81-82页 |
·问题Ⅲ: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 | 第82-86页 |
·表现形式 | 第82-83页 |
·产生原因 | 第83-84页 |
·法国“合作社联盟”借鉴 | 第84-86页 |
·问题Ⅳ: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 | 第86-90页 |
·表现形式 | 第86-87页 |
·产生原因 | 第87-88页 |
·德国“冷链物流”借鉴 | 第88-90页 |
·问题Ⅴ:安全检测的机制尚不完善 | 第90-94页 |
·表现形式 | 第90-91页 |
·产生原因 | 第91-92页 |
·英国“安全监管”借鉴 | 第92-94页 |
6 山东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建议 | 第94-100页 |
·以网上订单为依托,推动分散型农户“农宅对接” | 第95-96页 |
·以信息共享为依托,推动零供关系良性互动 | 第96-97页 |
·以联盟合作为依托,推动合作社运行可持续发展 | 第97-98页 |
·以政府主导为依托,推动物流设施现代化升级 | 第98-99页 |
·以追溯机制为依托,推动安全监管零缝衔接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