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分析 | 第11-16页 |
|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 第11-15页 |
|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目前加固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化学植钢加固法(简称植钢技术)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 ·各种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 ·植筋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型钢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植钢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研究方案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植钢拉拔试验及理论分析 | 第27-38页 |
| ·试验概况 | 第27-32页 |
| ·试验目的 | 第27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7-32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7页 |
| ·试验结果 | 第32页 |
| ·试件破坏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 ·型钢应变分析 | 第34-36页 |
| ·试验结论 | 第36-37页 |
|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植钢工作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8-66页 |
| ·材料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38-45页 |
| ·混凝土各向同性本构关系 | 第38-42页 |
|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42页 |
| ·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42-44页 |
| ·收敛准则 | 第44-45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6-4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 ·植钢的数值模拟 | 第49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5页 |
| ·同型号型钢在不同锚固深度和不同荷载下计算结果 | 第49-51页 |
| ·不同荷载下,混凝土基材和型钢的应力云图 | 第51-53页 |
| ·型钢位移滑移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型钢正应力分布情况 | 第53-55页 |
| ·合理锚固深度 | 第55页 |
| ·植钢与植筋的拉拔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5-64页 |
| ·建模过程 | 第55-56页 |
| ·数据点的选取 | 第56-57页 |
| ·型钢和钢筋拉拔至屈服时的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对比 | 第57-59页 |
| ·拉拔过程中荷载-滑移计算结果对比 | 第59-62页 |
| ·拉拔过程中荷载-应力分布计算结果对比 | 第62-63页 |
| ·应力-应变曲线 | 第63-64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页 |
| ·本章小节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