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一、 高校突发事件的涵义与特点 | 第20-24页 |
(一) 高校突发事件的涵义 | 第20-21页 |
1. 突发事件的涵义 | 第20页 |
2. 高校突发事件的涵义 | 第20-21页 |
(二) 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 第21-24页 |
1. 事件的突发性 | 第21页 |
2. 较大的危害性 | 第21页 |
3. 社会的敏感性 | 第21-22页 |
4. 主体的活跃性 | 第22页 |
5. 诱因的多样性 | 第22页 |
6. 处理的复杂性 | 第22-24页 |
二、 现阶段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原因分析 | 第24-35页 |
(一)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 第24-26页 |
1. 政治类突发事件 | 第24页 |
2. 管理类突发事件 | 第24页 |
3. 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 | 第24-25页 |
4.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 第25页 |
5. 事故灾难事件 | 第25页 |
6. 公共卫生和疾病类突发事件 | 第25页 |
7. 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 | 第25-26页 |
(二) 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 | 第26-32页 |
1. 社会方面的因素 | 第26-30页 |
2. 学校方面的因素 | 第30-32页 |
(三) 学院师生的因素 | 第32-35页 |
三、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个案分析 | 第35-42页 |
(一) 案例分析 | 第35-39页 |
1. 案例一 | 第35-36页 |
2. 案例二 | 第36-37页 |
3. 案例三 | 第37-39页 |
(二)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 第39-42页 |
1. 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39页 |
2. 心理干预不足 | 第39-40页 |
3. 应对模式欠妥 | 第40页 |
4. 缺乏专业性机构和各级部门的协调配合 | 第40-42页 |
四、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 第42-56页 |
(一) 事前预防预警:未雨绸缪,科学制定应急预案 | 第42-50页 |
1. 建立组织机构 | 第43-44页 |
2. 建设相关制度 | 第44-45页 |
3. 建立沟通机制 | 第45-47页 |
4. 对学生加强日常教育和训练 | 第47-50页 |
(二) 事中应急处置:把握原则,合理处理 | 第50-53页 |
1.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 第50-51页 |
2. 稳定情绪,控制态势 | 第51-52页 |
3. 查明事件原因,做好后续观察 | 第52页 |
4. 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 | 第52-53页 |
(三) 事后恢复重建策略 | 第53-56页 |
1. 对受害方进行评估 | 第53-54页 |
2. 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 | 第54页 |
3. 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