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主要创新 | 第15-16页 |
(五) 本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一、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一般分析 | 第18-34页 |
(一) 感恩理念的基本界定 | 第18-20页 |
1. 感恩概念的词源界定 | 第18页 |
2. 古代中国的感恩概念 | 第18-19页 |
3. 西方社会的感恩概念 | 第19页 |
4. 感恩概念的科学内涵 | 第19-20页 |
(二) 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感恩素养的重要手段 | 第20-32页 |
1. 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 第20-26页 |
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科学定义 | 第26页 |
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核心特征 | 第26-27页 |
4.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5.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过程 | 第29-32页 |
(三)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确证 | 第32-34页 |
1. 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 | 第32页 |
2.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 第32页 |
3. 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拓宽 | 第32-33页 |
4. 有利于和谐校园创建的进一步发展 | 第33-34页 |
二、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4-45页 |
(一) 大学生感恩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34-36页 |
1. 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 第34页 |
2. 家-校-社感恩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 第34-35页 |
3. 大学生感恩教育效果逐步体现 | 第35-36页 |
4. 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深入开展 | 第36页 |
(二)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0页 |
1.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念把握不准 | 第37-38页 |
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陈旧匮乏 | 第38页 |
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形式肤浅单一 | 第38-40页 |
4.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课程知识本位 | 第40页 |
(三) 大学生感恩教育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0-45页 |
1. 社会环境消极因素的诱发 | 第41-42页 |
2. 学校教育消极因素的诱发 | 第42-43页 |
3. 家庭教育消极因素的诱发 | 第43页 |
4. 学生自身消极因素的诱发 | 第43-45页 |
三、 协同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科学发展的动力 | 第45-61页 |
(一) 大学生感恩教育协同创新的提出 | 第45-46页 |
1. 协同与协同创新 | 第45页 |
2. 大学生感恩教育协同创新的内涵 | 第45-46页 |
3. 大学生感恩教育协同创新的特征 | 第46页 |
(二) 大学生感恩教育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 | 第46-48页 |
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6-47页 |
2. 讲求实效原则 | 第47页 |
3. 与时俱进原则 | 第47页 |
4. 实事求是原则 | 第47-48页 |
(三) 协同创新之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念创新 | 第48-50页 |
1. 大学生感恩教育本质观的创新 | 第48-49页 |
2. 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观的创新 | 第49页 |
3. 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观的创新 | 第49页 |
4. 大学生感恩教育发展现的创新 | 第49-50页 |
(四) 协同创新之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创新 | 第50-56页 |
1. 优化感恩父母的内容,树立新型孝道文化 | 第51-52页 |
2. 优化感恩老师的内容,树立新型尊师文化 | 第52页 |
3. 优化感恩母校的内容,树立新型爱校文化 | 第52页 |
4. 优化感恩党和国家的内容,树立新型爱国文化 | 第52-54页 |
5. 优化感恩自然的内容,树立新型环保文化 | 第54-56页 |
(五) 协同创新之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创新 | 第56-57页 |
1. 理论教育法的创新 | 第56页 |
2. 实践教育法的创新 | 第56页 |
3. 典型教育法的创新 | 第56-57页 |
4. 激励教育法的创新 | 第57页 |
5. 自我教育法的创新 | 第57页 |
(六) 协同创新之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课程创新 | 第57-61页 |
1. 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感恩教育显性课程 | 第57-59页 |
2. 拓宽多种途径,创新感恩教育隐性课程 | 第59-60页 |
3. 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创新的有机结合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2页 |
(一) 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二) 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体系 | 第69-70页 |
(三) 廊坊师范学院 2011——2012 学年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