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相关理论的界定 | 第18-30页 |
(一) “闲暇”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22页 |
1. “闲暇”的概念 | 第18-21页 |
2. 闲暇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 闲暇生活 | 第22-26页 |
1. 闲暇生活 | 第22页 |
2.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及其意义 | 第22-26页 |
(三) 闲暇教育与大学生闲暇教育 | 第26-30页 |
1. 闲暇教育 | 第26-27页 |
2. 闲暇教育的特点 | 第27页 |
3. 闲暇教育的意义 | 第27-29页 |
4. 大学生的闲暇教育 | 第29-30页 |
二、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0-47页 |
(一)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 | 第31-32页 |
(二) 大学生闲暇活动内容及特色 | 第32-38页 |
1. 闲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 第32-33页 |
2. 闲暇活动存在很大的独立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群体性 | 第33-34页 |
3. 闲暇活动娱乐消遣居多,活动层次不高 | 第34页 |
4. 不同群体的闲暇活动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 第34-38页 |
(三) 闲暇活动的载体 | 第38-43页 |
1. 网络 | 第38-40页 |
2. 书刊 | 第40-41页 |
3. 影视 | 第41页 |
4. 体育锻炼活动 | 第41-42页 |
5. 社会交往活动 | 第42-43页 |
6. 社会实践活动 | 第43页 |
(四) 闲暇活动的空间 | 第43-45页 |
(五) 闲暇生活现状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三、 闲暇教育的基本构想 | 第47-58页 |
(一) 明确大学闲暇教育目标 | 第47-49页 |
(二) 开展闲暇生活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指导 | 第49-50页 |
(三) 拓宽闲暇教育渠道,引导社会机构积极参与闲暇教育 | 第50-51页 |
(四) 发挥学校在闲暇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闲暇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议程 | 第51-55页 |
(五) 建设闲暇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闲暇教育的指导者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1 | 第61-64页 |
附录 2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