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杂色云芝漆酶同工酶基因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10页
前言第10-12页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3. 本论文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漆酶的来源第12页
   ·漆酶的化学组成第12-13页
   ·漆酶的结构及催化机制第13-15页
     ·漆酶的结构第13-14页
     ·漆酶的催化机制第14-15页
   ·漆酶的酶学性质第15页
   ·漆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第15-17页
     ·漆酶基因的改造第17-18页
   ·漆酶的应用第18-22页
     ·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第18页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18-20页
     ·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20-21页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21-22页
第二章 杂色云芝漆酶基因的克隆第22-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菌株及质粒第22页
     ·药品与酶第22页
     ·主要仪器第22-23页
     ·引物设计第23页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3-24页
   ·实验方法第24-29页
     ·杂色云芝总RNA的提取第24-25页
     ·将mRNA反转录为cDNA一链第25页
     ·漆酶基因的克隆第25-26页
     ·琼脂糖凝胶核酸电泳第26页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6-27页
     ·DNA浓缩第27页
     ·PCR产物的TA克隆第27页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第27-28页
     ·质粒小量提取第28-29页
     ·重组质粒的PCR验证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总RNA提取第29页
     ·全序列获得第29-30页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第30页
     ·核苷酸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第30-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35-51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菌株及质粒第35页
     ·药品与酶第35-36页
     ·主要仪器第36页
     ·引物设计第36页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制第36-37页
   ·实验方法第37-44页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第37-38页
     ·PCR扩增产物的割胶回收第38页
     ·PCR扩增产物的双酶切第38-39页
     ·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第39页
     ·连接第39页
     ·感受态细胞TOP10F’的制备与转化第39-40页
     ·阳性质粒的筛选第40页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第40页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第40-41页
     ·酵母菌株KM71H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1页
     ·毕赤酵母的电击转化第41页
     ·酵母重组子的筛选第41-42页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第42页
     ·毕赤酵母工程菌蛋白的SDS-PAGE电泳第42-43页
     ·毕赤酵母工程菌蛋白的Native-PAGE电泳第43页
     ·漆酶活力测定第43页
     ·酶学性质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漆酶基因的PCR扩增第44页
     ·漆酶基因及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第44页
     ·漆酶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和阳性表达质粒的筛选第44-45页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及表达载体线性化第45页
     ·酵母的电击转化第45页
     ·重组酵母阳性筛选第45-46页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第46-47页
     ·毕赤酵母工程菌蛋白的电泳第47页
     ·酶学性质第47-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重组毕赤酵母漆酶表达条件的优化及高密度发酵第51-65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供试菌种第51页
     ·药品与酶第51页
     ·主要仪器第51页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制第51-52页
   ·实验方法第52-55页
     ·单因素对表达的影响第52页
     ·多因素对表达的影响第52-53页
     ·高密度发酵产漆酶第53-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单因素对表达的影响第55-59页
     ·多因素对表达的影响第59-62页
     ·高密度发酵的结果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漆酶基因的定点突变第65-79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菌株及质粒第65页
     ·药品与酶第65页
     ·引物设计第65-66页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制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73页
     ·改造依据第66-71页
     ·定点突变第71-72页
     ·突变后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7页
     ·N208突变结果第73-74页
     ·蛋白酶水解位点改造结果第74-75页
     ·密码子优化结果第75-76页
     ·不同信号肽结果第76-77页
     ·添加增强子结果第77页
   ·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第79-81页
   ·结论第79页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详细摘要第87-89页
Abstract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菇糖苷水解酶家族5纤维素酶的定向改造
下一篇:重组纤维素结合域的吸附特性及纸浆增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