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内蒙古东部农牧民借贷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兴安盟代钦塔拉嘎查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6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 前人研究第12-13页
 三 选题目的、意义第13-14页
  1、研究目的第13页
  2、意义第13-14页
   ·理论意义第13页
   ·现实意义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 文献研究第14页
  2. 问卷调查第14页
  3. 结构式访谈第14页
  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第14-16页
第一章 调查地点基本情况第16-18页
 一 地理位置第16页
 二 人口第16-17页
 三 生产生活基本情况第17-18页
第二章 借贷问题的概述第18-20页
 一 民间借贷的概念第18页
 二 信贷的概念第18-19页
 三 民间借贷与高利贷的关系第19-20页
第三章 代钦塔拉嘎查借贷现状分析第20-32页
 一 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第20-24页
  (一)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20-22页
  (二) 调查点居民的收支情况第22-24页
 二 农牧民借贷情况分析第24-32页
  1、借贷规模第25页
  2、借贷的主体、放贷者第25-26页
  3、借贷的类型第26页
  4、借贷的合约、利率第26-28页
  5、借贷的还款时期第28-29页
  6、借贷的用途第29-32页
第四章 农牧民民间借贷行为的成因分析第32-36页
 一 民间借贷的特点第32-33页
  1、民间借贷灵活方便,随到随借第32页
  2、手续方便简单,办理程序简洁第32页
  3、民间借贷交易费用低第32-33页
 二 农村牧区正规金融业的缺位第33页
 三 调查点民间借贷的影响因素第33-36页
  1、农牧业收成情况及农牧业生产需要第33-34页
  2、年龄因素第34页
  3、教育经费第34页
  4、借贷利率第34-36页
第五章 借贷行为的社会文化影响第36-42页
 一 民间借贷的社会网络论分析第36-38页
  1、结构洞理论概述第36-37页
  2、“结构洞”理论在民间借贷行为中的运用第37-38页
 二 民间借贷活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第38-42页
  (一) 对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影响第38-39页
  (二) 对农村牧区社会文化的影响第39-42页
结论第42-47页
 一 合理定位民间借贷,区分于高利贷第42页
 二 提高民间借贷的合法性,确保相关者的利益第42-43页
 三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服务第43页
 四 注重民生,切实解决农牧民增收问题第43-47页
  (一) 提高农牧民素养,加强提高农村牧区教育投入第43-44页
  (二) 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牧业第44页
  (三) 建立健全的农村牧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第44-45页
  (四) 稳定农业生产资料的物价及稳定农副产品的出售价格第45-47页
注释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5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2-53页
附录第53-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升邮储银行电子渠道服务价值研究
下一篇:中国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