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现状和合法性 | 第8-14页 |
(一)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 | 第8-9页 |
1、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第8-9页 |
2、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第9页 |
3、上海张江高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 第9页 |
(二)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区别 | 第9-10页 |
(三) 合法性分析 | 第10-14页 |
1、建立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法律基础 | 第10-11页 |
2、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 第11-14页 |
(1)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履行了批准程序 | 第11-12页 |
(2)改革的内容是经过批准的 | 第12页 |
(3)行政授权 | 第12页 |
(4)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内容 | 第12-14页 |
二、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的行政主体地位 | 第14-16页 |
三、 管委会优惠性政策的属性和类型 | 第16-22页 |
(一) 管委会优惠政策的法律属性 | 第16-17页 |
(二) 管委员优惠政策的类型 | 第17-22页 |
1、行政创制性文件 | 第18-20页 |
2、行政解释性文件 | 第20页 |
3、行政指导性文件 | 第20-22页 |
四、 示范区人才优惠政策的法律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优惠政策的行政法分析 | 第22-23页 |
(二) 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优惠政策的行政法分析 | 第23-24页 |
(三) 上海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优惠政策的行政法分析 | 第24页 |
(四) 行政给付行为 | 第24-28页 |
五、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