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简介及分类 | 第10-12页 |
| ·炭类负极材料 | 第10-11页 |
| ·锡基负极材料 | 第11页 |
| ·硅基负极材料 | 第11页 |
|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11-12页 |
|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Li_4Ti_5O_(12)的结构与电化学机理 | 第12-14页 |
| ·Li_4Ti_5O_(12)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 ·Li_4Ti_5O_(12)的改性研究 | 第15-16页 |
| ·高能球磨机械激活粉末的方法 | 第16-17页 |
| ·高能球磨法的分类 | 第16页 |
| ·高能球磨作用机理及细化表征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 ·试验原料 | 第19页 |
| ·尖晶石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19-22页 |
| ·制备 Li_4Ti_5O_(12)的工艺流程 | 第19-21页 |
| ·湿法预磨试验 | 第21页 |
| ·高能球磨试验制备反应前躯体 | 第21-22页 |
| ·高温合成 Li_4Ti_5O_(12) | 第22页 |
|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表征 | 第22-24页 |
| ·扫描电镜观测 | 第22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2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23页 |
| ·粒径分布及比表面测定 | 第23页 |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3页 |
| ·振实密度测量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制备纯相尖晶石型 Li_4Ti_5O_(12) | 第24-49页 |
| ·球磨工艺参数对前躯体的影响 | 第24-29页 |
| ·球磨转速和球料比 | 第24-26页 |
| ·球磨时间 | 第26-29页 |
| ·前躯体粉末的特征 | 第29-34页 |
| ·粉末粒径测试 | 第29-30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0-32页 |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32-34页 |
| ·钛酸锂合成的研究 | 第34-48页 |
| ·锂源、钛源选择 | 第34-36页 |
| ·锂过量值的选择 | 第36-38页 |
| ·煅烧温度的选择 | 第38-45页 |
| ·保温时间的选择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纯相 Li_4Ti_5O_(12)掺杂锌离子的改性研究 | 第49-56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高能球磨法制备 Li4-2xZn3xTi5-xO12 | 第49-50页 |
| ·制备前躯体 | 第49-50页 |
| ·制备 Zn 掺杂的 Li_4Ti_5O_(12) | 第50页 |
| ·Li4-2xZn3xTi5-xO12的特性分析 | 第50-55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52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2-54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4页 |
| ·振实密度测试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