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视野下的泰戈尔来华事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1 传播与接受:泰戈尔来华的历史准备 | 第12-30页 |
| ·泰戈尔及其主要思想 | 第12-19页 |
| ·泰戈尔及其文学写作 | 第12-15页 |
| ·泰戈尔的主要思想 | 第15-19页 |
| ·泰戈尔的作品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第19-24页 |
| ·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 第19-21页 |
| ·泰戈尔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第21-24页 |
| ·泰戈尔与“五四”文学 | 第24-30页 |
| ·泰戈尔与“五四”文学观念 | 第24-27页 |
| ·泰戈尔与“五四”小诗 | 第27-30页 |
| 2 史实与反响:泰戈尔来华事件的历史叙说 | 第30-48页 |
| ·“五四”时期国内社会文化基本状况 | 第30-35页 |
| ·“五四”时期国内思想文化的论争 | 第30-33页 |
| ·西方文化传播下东方文化的觉醒 | 第33-35页 |
| ·泰戈尔的来华始末 | 第35-41页 |
| ·泰戈尔来华史实 | 第35-38页 |
| ·当时媒体及大众的反响 | 第38-41页 |
| ·接受与拒绝——“泰戈尔风波” | 第41-48页 |
| ·接受派的颂歌 | 第41-44页 |
| ·拒绝者的驳难 | 第44-48页 |
| 3 误解与探析:泰戈尔来华事件的全面解读 | 第48-57页 |
| ·泰戈尔来华事件是一种误解现象 | 第48-50页 |
| ·泰戈尔来华事件误解原因探析 | 第50-57页 |
| ·社会时代的原因 | 第50-53页 |
| ·泰戈尔自身思想的复杂性 | 第53-57页 |
| 4 东方与西方:文化、文学的民族性重构 | 第57-62页 |
| ·“现代性的挣扎”——东西文化论争实质 | 第57-59页 |
| ·“废墟中的觉醒”——重建中国文化的启示 | 第59-62页 |
| 5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