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概述 | 第7-9页 |
·电子信息产业简述 | 第7-8页 |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分类 | 第8页 |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特点 | 第8-9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在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第21-37页 |
·效率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效率与效果 | 第21页 |
·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 | 第22-24页 |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述评 | 第24-27页 |
·生产函数方法述评 | 第24-25页 |
·TFP 分析方法述评 | 第25-26页 |
·TFP 测算方法述评 | 第26-27页 |
·效率度量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前沿法和非前沿法 | 第27页 |
·确定性前沿和随机性前沿 | 第27-28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28-32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概述 | 第28-32页 |
·MALMQUIST 指数(MI) | 第32-37页 |
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效率实证研究 | 第37-53页 |
·研究假设与目标 | 第37页 |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研究目标 | 第37页 |
·变量设定及取值原则 | 第37-39页 |
·投入指标选取原则 | 第37-38页 |
·产出指标选取原则 | 第38-39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0-53页 |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 | 第40-43页 |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各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47-53页 |
第四章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1页 |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一般分析 | 第53-54页 |
·微观层面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宏观层面影响因素 | 第54页 |
·变量设定及实证模型 | 第54-56页 |
·变量设定及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面板数据模型(PANAL DATA MODEL) | 第55-56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6-61页 |
·实证结果 | 第56-58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第五章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1-67页 |
·合理配置资源 | 第61-62页 |
·通过“市场导向”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政策建议 | 第61-62页 |
·“政府导向”资源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效率方面的建议 | 第62页 |
·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投入 | 第62-63页 |
·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63-64页 |
·注重人才培养 | 第64-65页 |
·积极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 | 第65页 |
·加强各地区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差异的宏观调控手段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8页 |
·研究的局限性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8页 |
1、我国各省份 TFP 测算结果 | 第79-80页 |
2、我国各省份历年 TFP 测算结果 | 第80-87页 |
3、影响因素变量解释能力表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