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廉租住房供给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廉租住房供给范畴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14-23页 |
| 第一节 廉租住房供给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 一、廉租住房 | 第14页 |
| 二、廉租住房制度 | 第14-15页 |
| 三、廉租住房供给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廉租住房供给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一、公平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 二、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 第18-20页 |
| 三、住房过滤理论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长沙市廉租住房供给现状与问题 | 第23-37页 |
| 第一节 长沙市廉租住房供给现状 | 第23-32页 |
| 一、长沙市住房市场现状 | 第23-24页 |
| 二、长沙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 | 第24-25页 |
| 三、长沙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情况 | 第25-27页 |
| 四、长沙市廉租住房供应情况 | 第27-32页 |
| 第二节 长沙市廉租住房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 一、缺乏稳定资金来源 | 第32-33页 |
| 二、保障覆盖面太小 | 第33-34页 |
| 三、廉租房房源供给不足 | 第34页 |
| 四、租赁补贴标准设置不合理 | 第34-35页 |
| 五、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廉租住房供给经验借鉴 | 第37-51页 |
| 第一节 国内外廉租住房供给经验 | 第37-47页 |
| 一、美国:动态供给方式 | 第37-39页 |
| 二、法国:低租金模式 | 第39-41页 |
| 三、新加坡:多渠道资金来源 | 第41-44页 |
| 四、香港:科学准入和退出 | 第44-47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廉租住房供给经验借鉴 | 第47-51页 |
| 一、保障机构组建完善 | 第47-48页 |
| 二、融资手段多渠道发展 | 第48页 |
| 三、保障对象覆盖广泛 | 第48-49页 |
| 四、保障方式动态调整 | 第49-50页 |
| 五、法律制度实施坚实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完善长沙市廉租住房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51-65页 |
| 第一节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 第51-54页 |
| 一、吸引企业组织参与 | 第51-52页 |
| 二、创立信托投资基金 | 第52页 |
| 三、发售廉租房彩票,征收住房保障税 | 第52-54页 |
| 第二节 扩展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 第54-57页 |
| 一、将"夹心层"纳入保障范围 | 第54-55页 |
| 二、保障范围覆盖流动人口 | 第55-57页 |
| 第三节 多渠道筹措房源 | 第57-60页 |
| 一、收购空置住房和收租二手房 | 第57-58页 |
| 二、委托租赁和联合租赁模式 | 第58页 |
| 三、收购经济适用房 | 第58-60页 |
| 第四节 合理设置补贴标准 | 第60-63页 |
| 一、设立廉租住房面积补贴标准 | 第60-61页 |
| 二、建立多层次廉租住房补贴系数 | 第61-63页 |
| 第五节 完善准入及退出机制 | 第63-65页 |
| 一、实行租金补贴为主的供应模式 | 第63页 |
| 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 第63页 |
| 三、细化租金标准 | 第63-64页 |
| 四、规范监督管理机构 | 第64-6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