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导论 | 第8-16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第8-14页 |
| 三、研究方法、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14-15页 |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 一、县的历史与现状 | 第16-17页 |
| 二、县域经济的概念与概况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县域经济中土地开发的两种主要类型 | 第19-24页 |
| 一、区域开发的概念 | 第19-21页 |
| 二、土地的分类以及土地开发的概念 | 第21-22页 |
| 三、县域房地产用地开发 | 第22-23页 |
| 四、县域工业用地开发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 一、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24-26页 |
| 二、城市经营与土地财政理论 | 第26-28页 |
| 三、公共物品理论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中国县域经济中的房地产用地开发 | 第30-45页 |
| 第一节 中国县域房地产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 第30-32页 |
|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 二、中国县域房地产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县域房地产用地开发概况及特点 | 第32-38页 |
| 一、县域房地产用地开发的两个主体 | 第32-33页 |
| 二、开发商介入前政府对土地的开发 | 第33-34页 |
| 三、县域房地产开发的概况和特点 | 第34-37页 |
| 四、房地产用地开发对县域社会经济的积极意义 | 第37-38页 |
| 第三节 县域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 一、暴力拆迁问题及其原因 | 第38-39页 |
| 二、民生问题及其原因 | 第39-40页 |
|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成因 | 第40页 |
| 第四节 案例分析:江西省南部某县某房地产开发项目 | 第40-45页 |
| 一、项目简介 | 第40-41页 |
| 二、项目投资主体、资金来源 | 第41页 |
| 三、县域房地产的成本构成与售价 | 第41-43页 |
| 四、土地规划、征地与拆迁安置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中国县域经济中的工业用地开发 | 第45-61页 |
| 第一节 招商引资与县域工业用地开发的兴起 | 第45-48页 |
| 一、县域经济中的招商引资 | 第45-47页 |
| 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与工业用地开发的兴起 | 第47-48页 |
| 第二节 县域工业用地开发概况及特点 | 第48-54页 |
| 一、开发主体与相关利益群体 | 第48-49页 |
| 二、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县域工业用地开发 | 第49-51页 |
| 三、政府和开发商为共同主体的县域工业用地开发 | 第51页 |
| 四、县域工业用地开发的成本 | 第51-52页 |
| 五、工业用地开发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52-54页 |
| 第三节 县域工业用地开发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4-56页 |
| 一、县域工业基础薄弱,效益较低 | 第54页 |
| 二、县域工业园区粗放发展、破坏生态 | 第54-55页 |
| 三、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虚假开发 | 第55页 |
| 四、对农业用地的非法侵蚀 | 第55-56页 |
| 第四节:案例分析 | 第56-61页 |
| 一、案例一:工业地产模式:新疆阜康晋商工业园 | 第56-58页 |
| 二、案例二:政府单独开发模式:江西省赣州开发区飞地工业园 | 第58-61页 |
| 第四章 域外经验与对策建议 | 第61-66页 |
| 第一节 域外经验 | 第61-62页 |
| 一、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 第61页 |
| 二、变通的"土地财政" | 第61-62页 |
| 第二节 对县域两类土地开发问题的几点建议 | 第62-66页 |
| 一、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和工业园建设的质与量,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 第63页 |
| 二、注重生态环境问题和耕地保护 | 第63-64页 |
| 三、防范县域房地产泡沫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