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引言 | 第15-41页 |
·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棒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情况 | 第15-16页 |
·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6-17页 |
·气相色谱法(GC) | 第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7-18页 |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8页 |
·棒曲霉毒素的防控 | 第18-19页 |
·苹果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9-31页 |
·苹果渣及其成分分析 | 第19-21页 |
·苹果渣中多酚类化合物研究 | 第21-31页 |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类别 | 第21-22页 |
·苹果渣多酚及其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苹果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24-31页 |
·苹果多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31-38页 |
·苹果多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探讨 | 第32-38页 |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第32-36页 |
·细胞毒作用 | 第36-37页 |
·对核转录因子激活物(NF-kβ)的抑制作用 | 第37页 |
·对活性氧的激活作用 | 第37页 |
·清除自由基作用 | 第37-38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8-4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39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9-41页 |
2. 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 | 第41-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样品处理 | 第42页 |
·提取 | 第42页 |
·净化 | 第42页 |
·测定 | 第42页 |
·空白试验 | 第42页 |
·结果计算和表述 | 第42-43页 |
·方法的测定低限(LOQ) | 第43页 |
·方法的线性 | 第43页 |
·方法的回收率 | 第43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3页 |
·该方法与SN0589-1996标准的不同 | 第43-44页 |
·线性关系及LOQ | 第44-45页 |
·加样回收率 | 第45-46页 |
·精密度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7页 |
·棒曲霉毒素的检测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3. 扩展青霉培养过程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 | 第49-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实验菌种 | 第49页 |
·培养基 | 第4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扩展青霉在苹果汁中生长及棒曲霉毒素产生过程 | 第50页 |
·棒曲霉霉素的降解机理剖析 | 第50页 |
·指标测定 | 第50-51页 |
·乳酸菌对棒曲霉毒素的抑制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73页 |
·棒曲霉毒素菌株在苹果汁中的生长与产毒特性 | 第51-56页 |
·静置培养条件下的菌体生长、发酵液中组分变化及棒曲霉霉素产生特性 | 第52-54页 |
·摇床培养条件下的菌体生长、发酵液中组分变化及棒曲霉霉素产生特性 | 第54-56页 |
·发酵后期棒曲霉毒素含量下降的原因剖析 | 第56-63页 |
·棒曲霉毒素与发酵过程中已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棒曲霉毒素产量与发酵液中未知物间的关系 | 第57-61页 |
·细胞内固有组分对棒曲霉毒素的降解作用 | 第61-63页 |
·添加乳酸菌对棒曲霉毒素的抑制作用 | 第63-73页 |
·静置培养条件下的菌体生长、发酵液中组分变化及棒曲霉霉素产生特性 | 第63-68页 |
·摇床培养条件下的菌体生长、发酵液中组分变化及棒曲霉霉素产生特性 | 第68-73页 |
·讨论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7页 |
4. 苹果多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 第77-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7-78页 |
·试剂 | 第77页 |
·设备 | 第77-78页 |
·细胞株 | 第78页 |
·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肿瘤细胞的复苏 | 第78页 |
·肿瘤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第78页 |
·染料排斥法测定苹果多酚的抗肿瘤作用 | 第78-79页 |
·MTT法测定苹果多酚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第79页 |
·实验分组 | 第79页 |
·MTT法测定对H22、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79-80页 |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 | 第80页 |
·结果分析 | 第80页 |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 第80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91页 |
·体外连续传代后的H22、HT29细胞 | 第80-82页 |
·苹果多酚对H22、HT29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 | 第82-83页 |
·苹果多酚对H22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 | 第82页 |
·苹果多酚对HT29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 | 第82-83页 |
·苹果多酚对H22、HT29细胞的半数有效量(ED50) | 第83-84页 |
·苹果多酚对H22、HT29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 第84页 |
·苹果多酚作用前后HT29细胞的形态变化 | 第84-85页 |
·苹果多酚对H22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85-88页 |
·MTT法检测苹果多酚对H22增殖活性抑制情况 | 第85-86页 |
·苹果多酚作用于H22细胞的剂量反应关系 | 第86-88页 |
·苹果多酚对H2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第88-89页 |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 第89-91页 |
·讨论 | 第91-93页 |
·体外抗肿瘤实验的特点 | 第91-92页 |
·关于苹果多酚对H22、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5. 苹果多酚抗肿瘤作用的体内研究 | 第95-10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5-96页 |
·试剂 | 第95页 |
·设备 | 第95页 |
·实验动物 | 第95-96页 |
·肿瘤细胞株 | 第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9页 |
·小鼠体内抑瘤实验 | 第96-97页 |
·腹水型小鼠生命延长率实验 | 第97页 |
·减毒增效实验 | 第97-98页 |
·苹果多酚对H22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 第98-99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9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7页 |
·苹果多酚对H22移植性肿瘤的抑瘤作用 | 第99-102页 |
·苹果多酚对EAC腹水型小鼠模型生存期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苹果多酚对H22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 | 第104-106页 |
·苹果多酚对H22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讨论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6. 结论 | 第109-111页 |
·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 | 第109页 |
·扩展青霉培养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 | 第109页 |
·添加乳酸菌抑制棒曲霉毒素的生长 | 第109页 |
·苹果多酚抗肿瘤作用的体外研究 | 第109页 |
·苹果多酚抗肿瘤作用的体内研究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附录1 静置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液相色谱图 | 第121-127页 |
附录2 摇床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液相色谱图 | 第127-133页 |
附录3 静置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液相图谱(面积/μV·s) | 第133-137页 |
附录4 摇床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液相图谱(面积/微伏·秒) | 第137-138页 |
个人简介 | 第138-139页 |
导师简介 | 第139-14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