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二、 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 权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一、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 第14-17页 |
(一) 原因 | 第14页 |
(二) 何谓“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 第14-15页 |
(三)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与司法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社会矫正工作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 权力 | 第17-18页 |
三、 专业价值理念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研究呈现 | 第20-32页 |
一、 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页 |
二、 社会工作者宋涛短暂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经历 | 第20-24页 |
三、 应对评估 | 第24-26页 |
四、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对象的互动 | 第26-28页 |
五、 单向度与断裂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一、 合法性问题 | 第32-35页 |
(一) 体制空间 | 第32-33页 |
(二) 政策赋权及其执行 | 第33-35页 |
二、 控制 | 第35-40页 |
(一) 政治控制 | 第36-38页 |
(二) 经济控制 | 第38页 |
(三) 技术控制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建议 | 第40-41页 |
一、 政策赋权 | 第40页 |
二、 成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社会福利基金会,给予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经济空间 | 第40页 |
三、 增强社会参与 | 第40页 |
四、 社会工作机构扎根社区 | 第40页 |
五、 赋权、增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 第40-41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一:社区矫正对象面谈提纲 | 第44-46页 |
附录二:访谈对象信息表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