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 幼儿教育引入主体间性理论的必要性 | 第10-14页 |
| (一) 传统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 第10-11页 |
| (二) 主体间性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 第11-12页 |
| (三) 幼儿教育对主体间性理论的呼唤 | 第12-14页 |
| 二、 主体间性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适用性 | 第14-22页 |
| (一) 幼儿是人 | 第14-15页 |
| (二) 幼儿是成长初期的人 | 第15-16页 |
| (三)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独特性 | 第16-18页 |
| (四) 师幼交往具有主体间性的主要特征 | 第18-22页 |
| 三、 主体间性理论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 第22-34页 |
| (一) 教师须转变教育理念 | 第22-23页 |
| (二) 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 第23-24页 |
| (三)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 第24-28页 |
| (四) 在教学活动中重构“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 第28-34页 |
| 结语 | 第34-36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附件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