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第一节 生物土壤结皮的类型、分布及其生态意义 | 第9-12页 |
·生物土壤结皮的类型 | 第9-10页 |
·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 | 第10-11页 |
·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尾矿废弃地及其生物土壤结皮 | 第12-14页 |
·尾矿废弃地的危害 | 第12-13页 |
·尾矿废弃地的治理 | 第13页 |
·矿业废弃地上的生物结皮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 第14页 |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S rRNA克隆文库构建与RFLP的应用 | 第15-16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本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尾矿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18-34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18-19页 |
·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19页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20-31页 |
·样品理化性质 | 第20-23页 |
·样品重金属 | 第23-28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1-34页 |
·不同尾矿废弃地样品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31-32页 |
·不同植被类型样品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矿业废弃地上生物结皮中的藻类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34页 |
·藻类的培养与超微结构观察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矿业废弃地结皮中的蓝藻组成与分布 | 第35-37页 |
·矿业废弃地结皮中其他藻类的组成与分布 | 第37-38页 |
·藻结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植物群落类型对结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42-57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42页 |
·生物结皮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二节 不同植物类型群落下结皮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45-51页 |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结果 | 第45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不同植被类型结皮中细菌克隆文库构建 | 第46页 |
·RFLP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不同植被类型结皮中细菌群落结构的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节 不同季节生物结皮细菌多样性的变化 | 第51-52页 |
第四节 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54-57页 |
·不同植被类型结皮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差异分析 | 第54页 |
·不同季节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分析 | 第54-55页 |
·重金属与理化性质对不同植物群落结皮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植物群落的发育时期对生物结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65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不同发育时期结皮中细菌的多样性 | 第57-61页 |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结果 | 第57-58页 |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58页 |
·植物群落的不同发育时期结皮中细菌克隆文库构建 | 第58页 |
·RFLP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植物群落的不同发育时期结皮中细菌群落结构的计算结果 | 第59-60页 |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60-61页 |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2-65页 |
·不同矿业废弃地中结皮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分析 | 第62-63页 |
·矿业废弃地中结皮微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 第63页 |
·重金属及尾矿理化性质对不同发育时期结皮中细菌的影响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1. 结论 | 第65-66页 |
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