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变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巢湖富营养化现状 | 第10-11页 |
·蓝藻资源化利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腐殖质的形成、结构及堆肥腐熟度 | 第12-17页 |
·腐殖质的形成 | 第13-15页 |
·腐殖酸的结构 | 第15-16页 |
·腐殖酸与堆肥腐熟度 | 第16-17页 |
·温室气体甲烷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蓝藻堆肥中生物有机质变化研究 | 第20-29页 |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20-22页 |
·实验材料及菌剂 | 第20-21页 |
·实验装置及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有机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元素分析 | 第22页 |
·蛋白质 | 第22页 |
·水溶性糖类 | 第22页 |
·族组分 | 第22-23页 |
·藻毒素(MCs-LR) | 第23页 |
·甲烷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元素变化 | 第23-24页 |
·蛋白质 | 第24-25页 |
·水溶性糖类 | 第25页 |
·族组分(脂类) | 第25-26页 |
·藻毒素 | 第26-27页 |
·甲烷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蓝藻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结构变化 | 第29-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胡敏酸、胡敏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 第29-30页 |
·元素分析 | 第30页 |
·胡敏酸紫外光谱的测定 | 第30页 |
·胡敏酸胡敏素FTIR光谱的测定 | 第30-31页 |
·胡敏酸胡敏素热失重的测定 | 第31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和胡敏素元素组成的变化 | 第31-32页 |
·堆肥过程中胡敏酸紫外光谱的变化 | 第32-33页 |
·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及胡敏素红外光谱变化 | 第33-37页 |
·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热失重变化 | 第37-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甲烷利用菌的筛选鉴定 | 第44-53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 第45页 |
·菌种鉴定 | 第45-47页 |
·菌种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筛选结果 | 第48页 |
·菌株S908的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菌种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工作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