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江淮稻区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测定模型的建立及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第9-13页
 引言第9-10页
   ·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AC)及其测定方法第10-11页
     ·不同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AC)的差异第10页
     ·水稻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AC)测定方法第10-11页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第11-12页
     ·稻米品质的评价方法第11页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研究第11-12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第12-13页
第二部分 近红外反射技术建立江淮稻区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模型第13-24页
   ·前言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4页
   ·实验材料第14页
     ·实验仪器第14页
     ·实验试剂第14页
     ·材料第14页
   ·实验方法第14-17页
     ·供试材料的种植、收获及预处理第14-15页
     ·常规碘比色化学方法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第15页
     ·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建立第15-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21页
     ·最佳定标模型的确立第17-20页
     ·定标模型的外部验证第20-21页
     ·定标模型的稳定性的检测第21页
   ·讨论第21-24页
第三部分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第24-38页
   ·引言第24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9页
     ·实验材料第24-28页
     ·稻米淀粉RVA的测定第28-29页
   ·结果和分析第29-35页
     ·实验相关统计第29页
     ·RVA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第29-30页
     ·稻米各理化品质指标与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第30-31页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AC)等级下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第31-32页
     ·相似AC品种间淀粉粘滞特性差异第32-35页
   ·讨论第35-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致谢第43-44页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安徽水稻改良与推广
下一篇:铜陵铜尾矿生物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