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水射流破煤作用及水力冲孔防突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25页 |
·水射流技术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高压水射流技术的主要特点 | 第18-19页 |
·水射流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 第19-21页 |
·水射流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高压水射流破煤作用研究 | 第25-43页 |
·高压水射流主要特征 | 第25-31页 |
·水射流的主要结构 | 第25-26页 |
·水射流的紊动冲击特性 | 第26-31页 |
·煤的结构和力学特性 | 第31-36页 |
·煤的孔隙结构特性 | 第31-32页 |
·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 | 第32-36页 |
·高压水射流破煤理论 | 第36-42页 |
·高压水射流破碎煤岩理论 | 第37-41页 |
·水射流破碎煤体的主要过程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高压水射流破煤力学和数值模型研究 | 第43-72页 |
·高压水射流破煤作用的力学分析 | 第43-52页 |
·力学模型 | 第43-45页 |
·基本方程 | 第45-50页 |
·力学分析 | 第50-52页 |
·LS-DYNA3D简介 | 第52-54页 |
·LS-DYNA3D概述 | 第52-53页 |
·ANSYS/LS-DYNA3D联合建模求解 | 第53-54页 |
·高压水射流破煤作用的数值模型 | 第54-68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4-57页 |
·材料模型 | 第57-59页 |
·数值模拟试验 | 第59-67页 |
·数值模拟试验分析 | 第67-68页 |
·力学分析和数值试验的对比研究 | 第68-70页 |
·射流破煤的门限水压 | 第68-69页 |
·水压与侵蚀深度的关系 | 第69页 |
·高压水射流破煤的主要机制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措施的现场试验 | 第72-94页 |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 | 第72-76页 |
·水力冲孔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72-73页 |
·水力冲孔技术的主要设备 | 第73-74页 |
·水力冲孔技术的工艺流程 | 第74-76页 |
·试验区域概况 | 第76-79页 |
·矿井概况 | 第76-77页 |
·13-1煤层赋存及顶底板特征 | 第77-78页 |
·试验区域概况 | 第78-79页 |
·煤层的基础参数考察 | 第79-81页 |
·煤层的力学强度 | 第79页 |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 | 第79-81页 |
·穿层钻孔布置 | 第81-86页 |
·钻孔布置依据 | 第81页 |
·钻孔布置 | 第81-84页 |
·钻场布置 | 第84-86页 |
·高压水射流破煤试验 | 第86-88页 |
·高压水射流破煤设备 | 第86-87页 |
·试验钻孔 | 第87页 |
·试验效果考察 | 第87-88页 |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现场试验 | 第88-92页 |
·水力冲孔钻孔和考察孔 | 第88-89页 |
·水力冲孔的施工工艺 | 第89-90页 |
·水力冲孔现场试验的影响半径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试验研究 | 第94-104页 |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效果考察 | 第94-95页 |
·防突效果 | 第94-95页 |
·斯抽采效果 | 第95页 |
·水力冲孔煤层瓦斯区域分布规律 | 第95-97页 |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优化 | 第97-99页 |
·水力冲孔技术的防突机制 | 第99-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