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加速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粒子动力学)论文

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研究意义第11-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31页
     ·束流位置测量第14-19页
     ·束流流强测量第19-22页
     ·束流横向尺寸和发射度测量第22-28页
     ·束流能散测量第28-31页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31-33页
第二章 基于条带检测器多束流参数测量的理论研究第33-63页
   ·束流位置测量第33-43页
     ·条带电极时域频域响应第33-35页
     ·条带BPM理论计算公式第35-39页
     ·束团尺寸和位置偏移对BPM位置测量的影响第39-43页
   ·束流流强测量第43-46页
     ·BPM测流强原理第43-44页
     ·束团尺寸和位置偏移对BPM流强测量的影响第44-46页
   ·束流四极分量和发射度测量第46-54页
     ·BPM测发射度原理第46-50页
     ·条带BPM电信号提取σ_x~2-σ_y~2分量第50-51页
     ·束团尺寸和位置偏移对四极分量测量的影响第51-54页
   ·束流能散测量第54-63页
     ·条带检测器测能散第54-55页
     ·四轴对称八电极BESM的理论计算公式第55-59页
     ·两种八电极检测器的比较第59-63页
第三章 条带BPM和八电极BESM的设计与计算第63-85页
   ·合肥光源重大维修改造工程第63-66页
     ·注入器改造计划第63-66页
     ·注入器束测系统改造计划第66页
   ·条带BPM的设计与计算第66-78页
     ·物理结构计算第66-67页
     ·阻抗匹配第67-71页
     ·电极耦合分析第71-76页
     ·分辨率第76-78页
   ·八电极BESM设计与计算第78-85页
     ·物理结构计算第78页
     ·阻抗匹配第78-80页
     ·电极耦合分析第80-83页
     ·分辨率第83-85页
第四章 条带BPM和八电极BESM的标定第85-113页
   ·标定系统第85-87页
   ·信号获取系统第87-98页
     ·合肥光源对数比处理系统第87-90页
     ·单次通过数字束流位置处理器第90-98页
   ·条带BPM基于对数比处理系统的标定第98-103页
     ·位置标定结果第99-100页
     ·二维网格结构高斯加权第100-102页
     ·四极分量的标定结果第102-103页
   ·条带BPM基于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的标定第103-107页
     ·位置标定结果第104-105页
     ·四极分量的标定结果第105-106页
     ·和信号标定结果第106-107页
   ·八电极BESM基于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的标定第107-113页
     ·位置标定结果第108-111页
     ·四极分量标定结果第111-113页
第五章 合肥光源直线加速器基于条带检测器束流测量系统的测量和应用第113-139页
   ·束流位置测量第114-124页
     ·测量系统构成第114-116页
     ·测量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116-120页
     ·束流位置测量结果第120-123页
     ·位置测量误差分析第123-124页
   ·束流流强测量第124-127页
     ·束流变压器的定标第124-125页
     ·流强测量结果第125-127页
     ·流强测量误差分析第127页
   ·束流发射度测量第127-134页
     ·四极铁的基本数据第128-129页
     ·发射度测量结果第129-133页
     ·发射度测量误差分析第133-134页
   ·升级改造后注入器基于条带检测器束流测量系统的设计第134-139页
     ·束流位置和轨道测量系统第134-135页
     ·束流流强测量系统第135页
     ·束流发射度测量系统第135-136页
     ·束流能散测量系统第136-139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39-141页
   ·总结第139-140页
   ·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突松软近距离煤层群井筒揭煤技术研究
下一篇:高压水射流破煤作用及水力冲孔防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