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一般理论论文--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医学伦理学论文

医学人体研究伦理审查的哲学反思与制度实践路径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引言第18-3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8-2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20-25页
 三、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第25-33页
 四、论文研究思路第33-36页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36-39页
第一章 伦理审查在中国面临的困惑第39-60页
   ·中国的医学人体研究及伦理审查的历史第39-46页
     ·中国的医学与医学人体研究第39-43页
     ·中国医学人体研究伦理审查的兴起与发展第43-46页
   ·中国伦理审查实践的现状及特点第46-53页
     ·心理特点:各方复杂的心理博弈第47-49页
     ·社会特点:机构构成的官僚主义第49-50页
     ·文化特点:原则运用的拿来主义第50-51页
     ·制度特点:审查程序随机应变第51-53页
   ·对中国伦理审查理论与实践的反思第53-58页
     ·照搬:因循模仿,食洋不化第54-55页
     ·重构:寻找基础,方法转向第55-56页
     ·回溯:机制保障,德性为本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第二章 与伦理审查相关的若干概念辨析第60-90页
   ·西方医学人体研究:历史与丑闻第60-70页
     ·人体研究概念及重要性第60-63页
     ·人体研究中的丑闻第63-65页
     ·人体研究的内在道德矛盾第65-70页
   ·医学人体研究伦理审查要素分析第70-75页
     ·伦理审查的认识论基础第70-72页
     ·伦理审查:研究的自由与限度第72-74页
     ·伦理审查的受众第74-75页
   ·伦理委员会类型及机构审查委员会第75-88页
     ·医院伦理委员会(HEC)第76-80页
     ·医学伦理委员会(MEC)第80-81页
     ·机构审查委员会(IRB)第81-88页
   ·结语第88-90页
第三章 西方伦理审查的理论预设:解析与反思第90-111页
   ·四个理论预设解析第90-98页
     ·原罪说及人性论的双重预设第90-92页
     ·古典自由主义、宗教与人权理论第92-95页
     ·新自由主义、原则主义与公平公正第95-96页
     ·自然法理论与社会契约论第96-98页
   ·西方伦理审查理论预设当前面临的问题第98-107页
     ·人性之善恶莫辨第98-99页
     ·权利使美德衰微第99-100页
     ·形式程序掩饰了公平公正第100-101页
     ·社群主义及家庭主义提出的挑战第101-104页
     ·全球化、一体化压制了多元化第104-105页
     ·契约传统遭遇的问题第105-107页
   ·对西方伦理审查理论预设的反思第107-109页
   ·结语第109-111页
第四章 伦理审查全球化进程的多角度分析第111-138页
   ·伦理审查国际规范的历史考察第111-128页
     ·医学人体研究伦理审查的兴起:纽伦堡法典第111-114页
     ·医学人体研究伦理审查的发展:一些典型事件的推进第114-119页
     ·有关伦理审查的规则在国际文献中的演变第119-128页
   ·西方伦理审查的运行现状第128-131页
     ·组织结构松散第128-129页
     ·审查活动商业化第129页
     ·审查结论不一致第129-130页
     ·保护受试者的有限性第130页
     ·审查过程复杂化第130-131页
   ·西方伦理审查面临的困境第131-136页
     ·伦理帝国主义的嫌疑第131-133页
     ·伦理原则主义的无能为力第133-135页
     ·无限倒退的困境第135-136页
   ·结语第136-138页
第五章 伦理审查在当代的处境:危机与机遇第138-156页
   ·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第138-146页
     ·启蒙运动的失败第138-142页
     ·规范伦理的悖谬第142-145页
     ·价值理性的消解第145-146页
   ·伦理审查的机遇:德性伦理的传承与复兴第146-149页
   ·儒家德性伦理作为伦理审查普遍理论补充的可能性第149-155页
     ·性善预设第149-150页
     ·社群主义第150-152页
     ·儒家的自我意识第152-153页
     ·医学人体研究的客观需要第153-155页
   ·结语第155-156页
第六章 中国伦理审查的理论体系:儒家的补充第156-177页
   ·中国伦理审查的理论基础:德性与制度的契合第156-163页
     ·德性是先导第158-160页
     ·制度为手段第160-161页
     ·伦理审查中的德性与制度第161-163页
   ·中国伦理审查特有的理论内容第163-173页
     ·仁爱:研究者的精神本质第164-166页
     ·公义:伦理审查各方的利益照顾第166-168页
     ·智识:研究项目科学性的保障第168-170页
     ·诚信:伦理审查和谐关系的精神纽带第170-173页
   ·中国伦理审查道德判断的理论方法:儒家决疑法第173-176页
   ·结语第176-177页
第七章 中国伦理审查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教育与培训第177-203页
   ·伦理审查的制度价值取向第177-183页
     ·伦理审查:以“为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第178-179页
     ·伦理审查实践基础:促研究者行德第179-181页
     ·伦理审查实践理想:使研究者知德第181-182页
     ·由行德而知德:实现伦理审查为善之目的第182-183页
   ·伦理审查的制度功能第183-188页
     ·审查监督功能第184-185页
     ·教育培训功能第185-186页
     ·咨询服务功能第186-187页
     ·学术不端的调查功能第187-188页
   ·伦理审查教育培训制度的设计方案第188-202页
     ·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第189-190页
     ·审查者:伦理培训提升审查能力第190-195页
     ·研究者:科研伦理道德轮训第195-198页
     ·受试者:避免伤害的支持系统构建第198-202页
   ·结语第202-203页
结束语 对话与圆融:和而不同第203-205页
英文文献第205-211页
中文文献第211-22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223-224页
致谢第224-226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226-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写体汉字分割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多摄像机下目标跟踪交接研究及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