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社区融入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9页 |
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 第16页 |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16-17页 |
三、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 第17-18页 |
四、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1页 |
一、需求层次理论内容 | 第19-20页 |
二、需求层次理论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亚当斯(J.S. Adams)的公平理论 | 第21-25页 |
一、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点 | 第21页 |
二、相关公式及含义 | 第21-23页 |
三、公平理论的启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农民工身份融入 | 第25-31页 |
第一节 身份融入的标准 | 第26页 |
第二节 身份融入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29页 |
一、身份融入的现状 | 第26-28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农民工文化融入 | 第31-35页 |
第一节 文化融入的标准 | 第31页 |
第二节 文化融入的现状与问题 | 第31-33页 |
一、文化融入的现状 | 第31-32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农民工心理融入 | 第35-39页 |
第一节 心理融入的标准 | 第35页 |
第二节 心理融入的现状与问题 | 第35-37页 |
一、心理融入的现状 | 第36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国外的先进经验 | 第39-42页 |
第一节 国外的农村流动人口管理 | 第39-40页 |
一、日本“户籍随人走” | 第39-40页 |
二、法国式的松散管理 | 第40页 |
三、印度式的自由流动 | 第40页 |
第二节 国外社区融入的几种模式 | 第40-42页 |
一、强调自律的日本 | 第40-41页 |
二、和谐共处的瑞典 | 第41页 |
三、民主自治的美国 | 第41-42页 |
第七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2-47页 |
第一节 改革现有户籍管理制度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建立和谐的社区自治制度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构建开放的社区管理平台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加大教育和扶持力度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