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机电耦合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绪论 | 第15-24页 |
·论文的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发动机轴系动力学研究 | 第16-20页 |
·发电机轴系动力学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机电耦合动力学的研究 | 第21-22页 |
·课题来源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动力学模型 | 第24-52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发动机曲轴力学模型 | 第25-38页 |
·发动机曲轴的扭振力学模型 | 第26-29页 |
·发动机曲轴的弯曲振动力学模型 | 第29-30页 |
·发动机曲轴单元 | 第30-38页 |
·发动机轴系振动的激励 | 第38-41页 |
·气体爆发压力 | 第38-41页 |
·活塞连杆组件往复惯性力 | 第41页 |
·发电机单元 | 第41-47页 |
·位移模式 | 第42-43页 |
·单元势能 | 第43-46页 |
·单元动能 | 第46-47页 |
·发电机单元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47页 |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动态方程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3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参激振动及其耦合机理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页 |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的自激惯性力 | 第52-54页 |
·轴系参激振动 | 第54-56页 |
·参激振动耦合机理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4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非线性动态方程的求解 | 第60-72页 |
·引言 | 第60页 |
·多尺度法 | 第60-62页 |
·系统动力学方程一次近似解的计算 | 第62-67页 |
·组合共振分析 | 第62-65页 |
·包含电磁参数激励频率因子的共振分析 | 第65-67页 |
·实例分析 | 第67-71页 |
·轴系弯曲共振分析 | 第67-70页 |
·轴系扭转共振分析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5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非线性动态特性分析 | 第72-91页 |
·引言 | 第72页 |
·轴系振动特性 | 第72-89页 |
·次谐共振 | 第72-75页 |
·主共振 | 第75-79页 |
·组合共振 | 第79-82页 |
·超谐共振 | 第82-85页 |
·多重共振 | 第85-89页 |
·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6 发动机—发电机系统轴系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91-102页 |
·引言 | 第91页 |
·试验设备、方法和测试规范 | 第91-94页 |
·试验设备 | 第91-92页 |
·试验条件和方法 | 第92-94页 |
·试验系统的参数 | 第94-9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6-101页 |
·发动机—发电机轴系扭转振动分析 | 第96-100页 |
·轴系非线性振动分析 | 第100-101页 |
·试验误差分析 | 第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全文总结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6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目录 | 第116-118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118-119页 |
附录3 主要符号表 | 第119-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