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因果关系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 第12-20页 |
一、 事实认定与法律认定 | 第12-14页 |
二、 因果关系的相当性认定 | 第14-16页 |
三、 法规保护目的说 | 第16-17页 |
四、 不作为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介入因素概述 | 第20-35页 |
第一节 介入因素的概念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介入因素的特征 | 第22-24页 |
一、 后发性 | 第22-23页 |
二、 直接偶然性 | 第23页 |
三、 或然性 | 第23页 |
四、 认定的一般性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介入因素与替代因素的辨析 | 第24-26页 |
一、 介入因素与替代因素的概念区分 | 第24-25页 |
二、 介入因素与替代因素的理论意义 | 第25页 |
三、 介入因素与替代因素的转化问题 | 第25-26页 |
第四节 介入因素类型 | 第26-32页 |
一、 独立型介入因素与非独立型介入因素 | 第26-27页 |
二、 行为类介入因素与非行为类介入因素 | 第27-32页 |
第五节 多因一果的因果关系与共同侵权 | 第32-35页 |
一、 聚合因果关系与共同侵权 | 第32-33页 |
二、 共同因果关系与共同侵权 | 第33页 |
三、 替代因果关系与共同侵权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处理介入因素的因果关系理论评述 | 第35-39页 |
第一节 可能的结果理论及评述 | 第35页 |
第二节 可预见性理论及评述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实质因素理论及评述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危险范围理论及评述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识 | 第39-46页 |
第一节 第三人介入侵权因果关系的探讨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不同介入因素对安全保障义务案件因果关系的影响 | 第41-44页 |
一、 第三人的故意侵权行为 | 第41-42页 |
二、 第三人的过失侵权行为 | 第42-43页 |
三、 受害人的行为与自身状况 | 第43页 |
四、 其他因素的介入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经营者与第三人是否构成共同侵权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