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亚健康状态及体质分型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 亚健康与健康、未病 | 第9-10页 |
| ·亚健康与健康 | 第9-10页 |
| ·亚健康与未病 | 第10页 |
| 2 体质分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3 量表与亚健康状态体质 | 第12-13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25页 |
| 1 明确研究目的及调查对象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调查对象 | 第13-14页 |
| 2 设立研究小组 | 第14页 |
| 3 确定概念的可操作化定义及其构成 | 第14-17页 |
|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 第14页 |
| ·体质的概念 | 第14-16页 |
| ·亚健康状态体质的概念 | 第16页 |
| ·亚健康状态体质量表的结构维度 | 第16-17页 |
| ·亚健康状态体质量表条目表达的原则 | 第17页 |
| ·亚健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17页 |
| ·量表性质 | 第17页 |
| ·对量表赋分 | 第17页 |
| ·量表要求 | 第17页 |
| 4 初选条目池的建立 | 第17-18页 |
| ·备选条目池的建立 | 第17-18页 |
| ·建立初选条目池 | 第18页 |
| 5 筛选条目,形成初步的量表 | 第18页 |
| ·样本的含量确定 | 第18页 |
| ·抽样 | 第18页 |
| 6 质量控制 | 第18页 |
| 7 数据管理 | 第18-19页 |
| 8 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19-21页 |
| ·样本的总体描述性分析 | 第19页 |
| ·样本性别构成 | 第19-20页 |
| ·样本文化程度构成 | 第20页 |
| ·亚健康状态人群人数纳入依据 | 第20-21页 |
| 9 条目的统计方法筛选 | 第21-25页 |
| ·区分度分析法 | 第21页 |
| ·离散趋势法 | 第21页 |
| ·因子分析法 | 第21页 |
| ·克朗巴赫α系数法 | 第21-22页 |
| ·四种统计方法 | 第22-24页 |
| ·最终保留的条目 | 第24-25页 |
| 第三部分 考核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 第25-29页 |
| 1 可行性 | 第25页 |
| ·量表的接受率 | 第25页 |
| ·量表的完成率 | 第25页 |
| ·完成量表的时间 | 第25页 |
| 2 信度 | 第25-26页 |
| ·分半信度 | 第25-26页 |
| ·同质性信度 | 第26页 |
| 3 效度(validity) | 第26-29页 |
| ·内容效度 | 第26-27页 |
| ·结构效度 | 第27-29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29-35页 |
| 1 保留条目的理论依据 | 第29-32页 |
| 2 信效度分析 | 第32-34页 |
| 3 亚健康状态体质量表的意义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7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35页 |
| 2 创新点 | 第35-36页 |
| 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附录 | 第40-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件 | 第48-56页 |
| 详细摘要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