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 | 第15-16页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等及采取的措施 | 第16-17页 |
2. 汽车保险的定价因素及奖惩系统的引入 | 第17-24页 |
·影响汽车保险定价的风险因素 | 第17-21页 |
·随车因素 | 第17-19页 |
·随人因素 | 第19-20页 |
·环境因素 | 第20-21页 |
·奖惩系统的简介及意义 | 第21-24页 |
·奖惩系统的简介 | 第21-22页 |
·奖惩系统的意义 | 第22-24页 |
3. 奖惩系统的模型 | 第24-38页 |
·考虑索赔次数的BMS系统模型 | 第25-29页 |
·路径依赖的BMS | 第26-27页 |
·考虑违章记录的BMS | 第27-29页 |
·考虑保险责任的BMS | 第29页 |
·考虑索赔额的BMS | 第29-38页 |
·建立同时考虑索赔次数和索赔额的BMS模型 | 第30-32页 |
·考虑索赔额和应负责任相结合的BMS | 第32-35页 |
·考虑赔付率的BMS | 第35-38页 |
4. 奖惩系统的评价因素 | 第38-46页 |
·相对稳定状态下的平均水平 | 第38-39页 |
·保费的变异系数 | 第39-40页 |
·奖惩系统的弹性 | 第40-41页 |
·平均最优自留额 | 第41-44页 |
·稳定状态下的平均保费 | 第44-45页 |
·稳定速度及对新司机的隐性惩罚 | 第45-46页 |
5. 实证分析—以我国汽车保险三责险奖惩系统为例 | 第46-61页 |
·2007版、2008版及丹麦的BMS模型分析 | 第47-52页 |
·2007版、2008版及丹麦的BMS模型的综合比较 | 第52-57页 |
·我国奖惩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对完善我国奖惩系统的建议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