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成果以及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总结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我国地震保险相关知识介绍 | 第19-25页 |
·地震及分布 | 第19页 |
·地震风险及其评估 | 第19-22页 |
·地震保险 | 第22-25页 |
3. 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在我国开展地震保险的积极意义 | 第25-27页 |
·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27-29页 |
·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我国地震保险面临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实施地震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2页 |
·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 第29-30页 |
·保险业承保能力的增强 | 第30页 |
·居民收入的提高 | 第30-31页 |
·市场机制的日益健全 | 第31-32页 |
4. 国际上地震保险经营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8页 |
·日本地震保险模式的演变 | 第32-33页 |
·新西兰地震保险模式 | 第33-34页 |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模式 | 第34页 |
·我国台湾地区地震保险模式 | 第34-35页 |
·国际上地震保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8页 |
·对各国(地区)地震保险模式的总结 | 第35-36页 |
·各国地震保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8页 |
5 我国地震保险模式的选择以及框架 | 第38-47页 |
·实施地震保险的主体分析 | 第38-43页 |
·地震保险中需求方与供给方的矛盾分析 | 第38-39页 |
·政府独立承担地震风险损失的缺陷 | 第39-41页 |
·保险公司难以开展地震保险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我国实施地震保险的模式选择以及框架 | 第43-47页 |
·政府与保险公司协作原因分析 | 第44页 |
·协作的基本框架 | 第44-45页 |
·该框架下地震保险实施的具体规定 | 第45-47页 |
6 政府参与地震保险市场模式下推进地震保险发展的措施 | 第47-55页 |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地震保险中的作用 | 第47-49页 |
·合理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开发地震保险产品 | 第47-48页 |
·地震风险准备金的储备和运作 | 第48-49页 |
·发挥政府在立法和政策支持上的作用 | 第49-52页 |
·政府对地震保险实施的法律规范 | 第50页 |
·重视政府在地震保险市场的调节机制 | 第50-51页 |
·大力拓展地震保险的再保险市场 | 第51-52页 |
·建立重大灾害保险证券化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52页 |
·建立和规范重大灾害保险的技术支撑体系 | 第52-54页 |
·建立我国地震风险数据标准 | 第52-53页 |
·开发适合我国的地震保险模型 | 第53页 |
·制定地震灾害的年平均损失分布和最大可能损失 | 第53-54页 |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地震保险的认识 | 第54-55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