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论故意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2-13页
一、实行行为着手的一般考察第13-24页
 (一) 实行行为着手的概念第13-17页
  1. 实行行为的概念第13-15页
  2. 实行行为着手的概念第15-16页
  3. 实行行为着手的定位第16-17页
 (二) 实行行为着手的性质第17-19页
  1. 实行行为着手不是抽象的定型化行为,具有观念上的指导性第17-18页
  2. 实行行为着手具有规范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双重性第18页
  3. 实行行为着手受刑事政策的影响,具有一定政策性第18-19页
 (三) 实行行为着手的特征第19-22页
  1. 主观上行为人具有直接实施犯罪的故意,并通过直接支配客观实行行为而表现出来第19-20页
  2. 形式上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第20页
  3. 实质上行为人实施了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性的行为第20-22页
 (四) 实行行为着手的意义第22-24页
二、实行行为着手理论学说之介评第24-33页
 (一) 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理论纷争第24-28页
  1. 大陆法系刑法关于着手的学说第24-26页
  2. 英美法系刑法关于着手的学说第26-27页
  3. 我国刑法界的观点第27-28页
 (二) 对实行行为着手理论争议之评析第28-30页
 (三) 本文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基本观点第30-33页
  1. 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第30-31页
  2. 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第31页
  3. 坚持二元行为无价值论第31-33页
三、实行行为着手的司法认定第33-42页
 (一) 根据实行行为类型,把握实行行为着手第33-35页
  1. 单一型实行行为的着手第33-34页
  2. 并列型实行行为的着手第34页
  3. 复合型实行行为的着手第34-35页
 (二) 根据法律规定具体犯罪罪状,把握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第35-36页
 (三) 根据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区别,把握实行行为着手第36-38页
 (四) 根据行为人犯罪意图,把握实行行为着手第38-39页
 (五) 根据犯罪客体,把握实行行为着手第39-40页
 (六)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如时间、地点、犯罪工具等,认定实行行为着手第40-42页
四、实行行为着手认定中的特殊问题第42-51页
 (一) 间接正犯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第42-45页
  1. 利用者说第43页
  2. 被利用者说第43-44页
  3. 个别化说第44-45页
 (二) 不作为犯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第45-47页
 (三) 原因自由行为着手的认定第47-49页
  1. 原因行为说第47页
  2. 结果行为说第47-48页
  3. 折衷说第48-49页
 (四) 共同实行犯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第49-51页
  1. 全体认定说第49-50页
  2. 个别认定说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课程论指导下的企业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融合
下一篇:不能犯未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