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指导下的企业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融合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图表清单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选题缘由、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 ·选题的缘由 | 第10-14页 |
| ·培训的功用与效能 | 第10-11页 |
| ·企业培训存在的理论瓶颈和实践缺失 | 第11-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企业培训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企业培训课程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企业培训师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企业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融合研究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 ·理论研究法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论题基础性问题研究 | 第20-39页 |
| ·企业培训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 ·企业培训的含义 | 第20-21页 |
| ·培训的概念 | 第20页 |
| ·企业培训的内涵 | 第20-21页 |
| ·企业培训的特征 | 第21页 |
| ·企业培训发展趋势——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融合 | 第21-22页 |
| ·课程论与企业培训 | 第22-37页 |
| ·课程及其要素、类型分析 | 第22-28页 |
| ·课程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 第22-24页 |
| ·课程要素 | 第24-25页 |
| ·课程类别 | 第25-26页 |
| ·校本课程 | 第26-28页 |
| ·课程论与企业培训课程 | 第28-32页 |
| ·企业培训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 第28-29页 |
| ·企业培训课程要素 | 第29-31页 |
| ·不同课程类型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 第31页 |
| ·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特点 | 第31-32页 |
| ·课程论与企业培训师 | 第32-37页 |
| ·塔巴模式:民众原理 | 第32-34页 |
| ·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 第33页 |
| ·塔巴模式:民众原理 | 第33-34页 |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 第34页 |
| ·教师与课程:创生的视角 | 第34页 |
| ·企业培训师及其能力结构 | 第34-37页 |
| ·教师的职业内涵 | 第34-35页 |
| ·企业培训师的内涵 | 第35-36页 |
| ·企业培训师能力结构 | 第36-37页 |
| ·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相关性研究 | 第37-38页 |
| ·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融合的含义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企业培训课程与培训师的融合 | 第39-66页 |
| ·企业培训课程与培训师融合的理论支持 | 第39-43页 |
| ·课程论的支持 | 第39-41页 |
| ·教学论的支持 | 第41-42页 |
| ·结构功能理论的支持 | 第42页 |
| ·协同理论的支持 | 第42-43页 |
| ·企业培训课程与培训师融合的实现策略 | 第43-66页 |
| ·企业培训师的遴选、培养与考核 | 第43-49页 |
| ·企业培训师的遴选 | 第43-45页 |
| ·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遴选条件 | 第43-44页 |
| ·企业内部培训师的遴选程序 | 第44页 |
| ·企业外部培训师的选择 | 第44-45页 |
| ·企业培训师的培养 | 第45-47页 |
| ·企业培训师的考核 | 第47-49页 |
| ·“企本”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四个环节 | 第49-66页 |
| ·培训课程设计 | 第49-52页 |
| ·培训需求分析 | 第49-50页 |
| ·培训课程目标的确立 | 第50-51页 |
| ·“企本”培训课程设计的三种价值取向 | 第51-52页 |
| ·培训课程编制 | 第52-56页 |
| ·培训课程组织结构的本企业化 | 第52-53页 |
| ·培训课程内容的本企业化 | 第53-54页 |
| ·培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54-55页 |
| ·培训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原则 | 第55-56页 |
| ·培训课程实施 | 第56-62页 |
| ·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 第56-59页 |
| ·课程管理 | 第59-60页 |
| ·培训方法的选择 | 第60-62页 |
| ·培训课程评价 | 第62-66页 |
| ·企业培训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62-63页 |
| ·企业培训课程评价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