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公司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17-27页 |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17-18页 |
·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 | 第18页 |
·公司治理模式构架 | 第18-20页 |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内部控制的内涵 | 第20页 |
·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22-23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23-26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同一性 | 第24-25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性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27-29页 |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 第27-28页 |
·“问题高管”频频曝光 | 第28页 |
·大股东“侵权”严重 | 第28-29页 |
·从股权结构分析内控失效原因 | 第29-31页 |
·股权结构的涵义 | 第30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 第30页 |
·股权结构不合理是内控失效的根本原因 | 第30-31页 |
·从内部治理机制分析内控失效原因 | 第31-33页 |
·董事会独立性不够 | 第31-32页 |
·监事会未能很好发挥监督作用 | 第32-33页 |
·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从外部治理机制分析内控失效原因 | 第33-36页 |
·相关法律监管缺失 | 第33-34页 |
·政府角色的双重性 | 第34页 |
·资本市场投机文化严重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及评价 | 第37-59页 |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思路 | 第37-38页 |
·将内控目标定位于公司治理层面 | 第37页 |
·内部控制的动态设计 | 第37页 |
·内部控制注重人的作用 | 第37-38页 |
·加强“软控制”的作用 | 第38页 |
·内部控制目标 | 第38-39页 |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 第39-50页 |
·内部控制框架 | 第39-40页 |
·控制环境子系统 | 第40-44页 |
·风险评估子系统 | 第44-46页 |
·控制活动子系统 | 第46-48页 |
·信息子系统 | 第48-49页 |
·内部审计子系统 | 第49-50页 |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评价 | 第50-55页 |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55页 |
·案例分析 | 第55-58页 |
·兰州黄河违规过程 | 第56-57页 |
·兰州黄河违规分析 | 第57页 |
·教训与启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