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的钢琴艺术
引言 | 第1-12页 |
第1章 俄罗斯“文化高原”概述 | 第12-18页 |
·俄罗斯“文化高原”产生的背景概述 | 第12-16页 |
·社会历史背景因素 | 第12-13页 |
·艺术思潮的交融 | 第13-15页 |
·时代哲学思想 | 第15-16页 |
·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各门类艺术的现状 | 第16-18页 |
第2章 俄罗斯“文化高原”的钢琴创作艺术 | 第18-37页 |
·钢琴创作艺术的民族性 | 第18-21页 |
·钢琴创作艺术的风格融汇 | 第21-29页 |
·独特的主题旋律 | 第22-26页 |
·富有张力的和声语言 | 第26-28页 |
·传统而不失自我的精神气质 | 第28-29页 |
·俄罗斯“文化高原”钢琴创作艺术的美学透视 | 第29-37页 |
·意境美 | 第30-33页 |
·悲剧美 | 第33-37页 |
第3章 俄罗斯“文化高原”的钢琴演奏艺术 | 第37-51页 |
·“文化高原”时期钢琴演奏艺术发展脉络 | 第39-43页 |
·钢琴音乐的引进 | 第39-40页 |
·俄罗斯钢琴演奏与教育的萌芽 | 第40页 |
·俄罗斯钢琴演奏流派的形成 | 第40-41页 |
·俄罗斯钢琴教育兴起与繁荣 | 第41-42页 |
·俄罗斯钢琴演奏艺术学派确立 | 第42-43页 |
·“文化高原”时期钢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 | 第43-45页 |
·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 | 第43-44页 |
·安娜·叶西波娃(1851-1914) | 第44页 |
·海因里希·涅高兹(1888-1964 ) | 第44-45页 |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1915-1997) | 第45页 |
·“文化高原”时期钢琴学派演奏技术特色 | 第45-47页 |
·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钢琴学派的演奏风格 | 第47-51页 |
·时空差异与弥补 | 第47-49页 |
·素质与修养的塑造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