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信用证诈骗罪

第一节 信用证诈骗罪概述第1-18页
 一、 关于信用证的基本理论第6-13页
  (一) 信用证的概念、产生背景和作用第6-8页
  (二) 信用证的有关当事人、结算程序以及信用证的种类第8-11页
  (三) 信用证结算制度的特点第11-13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的立法背景研究第13-17页
  (一) 我国在信用证诈骗犯罪方面的立法概况第13-15页
  (二) 国外在信用证诈骗犯罪方面的立法概况第15-16页
  (三) 我国对信用证诈骗犯罪刑事立法的必要性研究第16-17页
 三、 信用证诈骗罪的概念第17-18页
第二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具体分析第18-40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客体分析第18-23页
  1 犯罪客体分析第18-21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是对国家信用证管理制度的侵犯第19-20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是对公私财物所有权的侵犯第20-21页
  2 犯罪对象分析第21-23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分析第23-36页
  (一) 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第24-25页
  (二) 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第25页
  (三) 骗取信用证的;第25页
  (四) 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第25-36页
 三、 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分析第36-38页
  (一)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第36-37页
  (二) 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第37-38页
 四、 信用证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分析第38-40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的罪过形式第38页
  (二)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信用证诈骗罪的必备要件第38-40页
第三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司法认定研究第40-52页
 一、 罪与非罪的界限第40-42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与一般信用证欺诈行为的比较第40-41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与业务过失的比较第41-42页
 二、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第42-46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与一般诈骗罪的比较第42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比较第42-43页
  (三) 信用证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比较第43-45页
  (四) 信用证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比较第45-46页
 三、 罪数形态分析第46-48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牵连关系分析第46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复杂罪数形态分析第46-47页
  (三) 信用证诈骗罪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对违法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并发关系分析第47-48页
 四、 信用证诈骗罪共同犯罪的认定分析第48-50页
 五、 信用证诈骗罪的停止形态分析第50-52页
第四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刑罚适用研究第52-58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的数额问题分析第53-54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的情节问题分析第54-55页
 三、 信用证诈骗罪的法定刑问题分析第55-58页
第五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立法完善研究第58-62页
 一、 信用证诈骗罪罪状表述的立法完善探讨第58-59页
  (一) 在刑法典中明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第58-59页
  (二) 在刑法典中明确“其他方法”的具体含义第59页
 二、 信用证诈骗罪法定刑的立法完善探讨第59-62页
  (一) 对罚金刑规定的完善第59-60页
  (二) 对死刑的再认识第60-61页
  (三) 增设资格刑并罚制第61-6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2-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侵占罪若干问题探析
下一篇: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