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研究

第一章 概论第1-19页
 第一节 贷款业务、贷款风险与贷款制度第8-13页
  一、 贷款业务第8-9页
  二、 贷款风险第9-11页
  三、 贷款制度第11-13页
 第二节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概念第13-19页
  一、 含义及罪名设置第13-14页
  二、 刑法调整违法发放贷款行为的必要性第14-15页
  三、 对违法发放贷款行为的立法规范第15-19页
第二章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构成第19-39页
 第一节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构成特征概论第19-21页
  一、 犯罪主体第19-20页
  二、 犯罪主观方面第20页
  三、 犯罪客观方面第20-21页
  四、 犯罪客体第21页
 第二节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构成特征第21-29页
  一、 犯罪主体第21-23页
  二、 犯罪主观方面第23-24页
  三、 犯罪客观方面第24-29页
  四、 犯罪客体第29页
 第三节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特征第29-33页
  一、 犯罪主体第29-30页
  二、 犯罪主观方面第30页
  三、 犯罪客观方面第30-32页
  四、 犯罪客体第32-33页
 第四节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构成特征第33-39页
  一、 犯罪主体第33-34页
  二、 犯罪主观方面第34-35页
  三、 犯罪客观方面第35-37页
  四、 犯罪客体第37-39页
第三章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司法认定第39-53页
 第一节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司法认定第39-42页
  一、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第39页
  二、 本罪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比较第39-40页
  三、 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比较第40-41页
  四、 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比较第41页
  五、 直接故意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构成犯罪的定罪问题第41-42页
 第二节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司法认定第42-45页
  一、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第42页
  二、 本罪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比较第42-43页
  三、 本罪与内外勾结共同贷款诈骗罪的界限第43-45页
 第三节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司法认定第45-49页
  一、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第45-46页
  二、 本罪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比较第46-47页
  三、 本罪与高利转贷罪的比较第47-48页
  四、 本罪与挪用犯罪的比较第48-49页
 第四节 在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犯罪时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第49-53页
  一、 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发放贷款罪与挪用犯罪的关系第49-50页
  二、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牵连犯问题第50-53页
第四章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刑罚处罚第53-62页
 第一节 刑种的立法筛选第53-57页
  一、 刑法对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处罚规定第53-55页
  二、 违法发放贷款犯罪的刑罚适用第55-56页
  三、 刑罚处罚的完善第56-57页
 第二节 对违法发放贷款犯罪进行刑罚处罚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第57-62页
  一、 对“较大损失”、“重大损失”、“特别重大损失”的认定问题第57-59页
  二、 对单位的处罚问题第59-60页
  三、 其他问题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信用证诈骗罪
下一篇: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