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6-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 ·“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 | 第8-9页 |
|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对教师职业容易产生倦怠的归因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 第13页 |
| ·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模式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 第14-16页 |
| 3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 第16-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发放形式 | 第18页 |
| ·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 ·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 第19页 |
| ·教师工作倦怠的差异比较 | 第19-24页 |
| 5 对策建议 | 第24-31页 |
| ·剖析倦怠成因,促使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现象及教师职业内涵 | 第24-25页 |
|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消除倦怠影响 | 第25-27页 |
| ·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 第27-28页 |
| ·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 | 第28-29页 |
| ·增强教师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 | 第29-31页 |
| 附件 | 第31-34页 |
| 后记 | 第34-3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