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100-5三缸单作用隔膜泵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PLC的发展动态 | 第15-17页 |
·PLC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PLC的应用 | 第16-17页 |
·PLC发展趋势 | 第17页 |
·组态软件的应用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DP100-5隔膜泵结构及控制系统 | 第20-25页 |
·隔膜泵的结构原理 | 第20-21页 |
·隔膜泵的核心技术 | 第21-22页 |
·隔膜泵控制系统原理 | 第22-24页 |
·隔膜行程控制原理 | 第23页 |
·隔膜行程控制液压系统原理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隔膜泵控制方案的实现 | 第25-46页 |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25-31页 |
·PLC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 第25页 |
·PLC控制的特点 | 第25-26页 |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6-31页 |
·S7-300PLC的特点及控制系统的要求 | 第31-35页 |
·S7-300系列 PLC的特点 | 第31-33页 |
·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33-35页 |
·隔膜泵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5-44页 |
·系统组成 | 第35-36页 |
·隔膜泵控制系统的工作内容 | 第36页 |
·隔膜泵控制方式设计 | 第36页 |
·PLC模块及其它设备的选型 | 第36-38页 |
·推进液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8-39页 |
·隔膜破裂预报警与事故报警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隔膜破裂报警传感器设计 | 第40-41页 |
·设备组柜及接线工作 | 第41-42页 |
·PLC软件编程设计与调试 | 第42-44页 |
·PLC在应用中要采取的措施 | 第44-45页 |
·PLC干扰信号来源的分析 | 第44-45页 |
·PLC的抗干扰措施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组态设计 | 第46-53页 |
·组态技术简介 | 第46-47页 |
·一般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组成 | 第46页 |
·组态控制技术相对于传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优点 | 第46页 |
·常用基于组态控制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和组态软件 | 第46-47页 |
·组态软件的特点 | 第47页 |
·组态软件的功能 | 第47页 |
·组态王(Kingview)软件 | 第47页 |
·监控组态软件的选择 | 第47-48页 |
·组态监控画面的具体要求 | 第47-48页 |
·选择组态王的依据 | 第48页 |
·组态王监控软件的组成部分 | 第48页 |
·上位机组态软件的实现 | 第48-52页 |
·规划 PLC系统的组态 | 第48-50页 |
·上位机组态监控与 PLC之间的变量设置 | 第50页 |
·画面设计 | 第50-51页 |
·上位机组态监控系统的其它功能设计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隔膜泵控制系统的通讯 | 第53-67页 |
·通信网络的选型与设计 | 第53-55页 |
·工业以太网核心技术 | 第55-65页 |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的解决 | 第55-56页 |
·工业以太网的管理 | 第56-58页 |
·工业以太网发展趋势 | 第58页 |
·西门子工业以太网 | 第58-60页 |
·工业以太网在隔膜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60-65页 |
·上位机与下位机 PLC的通讯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