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第12-15页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第12-13页
     ·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5页
   ·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第15-23页
     ·基于解析数学模型的方法第16-18页
     ·不依赖于数学模型的方法第18-23页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技术第23-2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5页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25-26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多源信息融合第28-40页
   ·引言第28页
   ·多源信息融合的一般概念与定义第28-29页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第29-32页
     ·信息融合的起源第29-30页
     ·信息融合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第30-31页
     ·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第31-32页
   ·多源信息融合的分类方法第32-35页
     ·按融合技术分类第32-33页
     ·按融合判决方式分类第33页
     ·按信息融合处理层次分类第33-34页
     ·按信息融合结构模型分类第34页
     ·按融合的信息类型分类第34-35页
   ·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第35-37页
     ·基于物理模型的算法第36页
     ·基于特征推理技术的算法第36页
     ·基于感知模型的算法第36页
     ·基于现代数学模型的算法第36-37页
   ·信息融合的三层含义第37-38页
     ·第一层含义是信息的全空间性第37页
     ·第二层含义是信息的综合性第37页
     ·第三层含义是信息的互补性第37-38页
   ·信息融合的信息分类第38-39页
     ·冗余信息第38页
     ·互补信息第38页
     ·协同信息第38-39页
   ·本章小节第39-40页
第三章 证据理论和证据组合算法的研究第40-61页
   ·引言第40-41页
   ·证据的类型第41-42页
   ·D-S 证据理论第42-46页
     ·基本概念第43-45页
     ·基本概率赋值的获取第45页
     ·证据理论与贝叶斯理论的比较第45-46页
   ·证据组合规则第46-52页
     ·D-S 组合规则第47页
     ·Yager 组合规则第47-48页
     ·Inagaki 组合规则第48-50页
     ·Zhang 组合规则第50-51页
     ·Dubois-Prade 组合规则第51页
     ·Discount 平均规则第51-52页
     ·平均分配规则第52页
   ·不同组合规则的比较第52-56页
     ·D-S 组合规则第52-53页
     ·Yager 组合规则第53-54页
     ·Inagaki 组合规则第54页
     ·Zhang 组合规则第54页
     ·Dubois-Prade 组合规则第54-55页
     ·平均分配规则第55页
     ·讨论第55-56页
   ·证据理论的决策规则第56-59页
     ·最大似真度决策方法第57-58页
     ·最大信任度决策方法第58页
     ·最大Pignistic 概率决策方法第58-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基于PCA 和D-S 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第61-76页
   ·引言第61页
   ·基于主元分析的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第61-71页
     ·主元分析法第61-65页
     ·基于PCA 的故障检测方法第65-67页
     ·基于PCA 的故障诊断方法第67-68页
     ·故障诊断实例第68-71页
   ·基于PCA 和D-S 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第71-75页
     ·PCA 与D-S 理论相结合的故障诊断原理第71-73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识别的基本原理第73页
     ·PCA 与D-S 理论相结合的传感器故障诊断第73-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基于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第76-105页
   ·引言第76页
   ·识别框架第76-78页
     ·识别框架的定义第76-77页
     ·识别框架的相容性第77-78页
   ·精细算子和粗化算子第78-80页
   ·基于不同但相容识别框架下多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第80-91页
     ·识别框架的建立第80-81页
     ·Bpa 的确定第81-82页
     ·不同识别框架的精细和粗化过程第82-83页
     ·采用精细-融合-粗化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第83-84页
     ·多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可检测性和可分离性第84-86页
     ·仿真研究第86-91页
   ·基于不完备信息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第91-93页
   ·一种改进的基于不完备信息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第93-95页
   ·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故障诊断实例第95-103页
     ·单传感器故障实例第96-99页
     ·多传感器故障诊断实例第99-103页
   ·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5-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重PCR检测肉及肉制品中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