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易感性人格的内隐词汇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压力 | 第12页 |
·易感性(VULNERABILITY)的研究 | 第12-15页 |
·压力易感性人格的研究 | 第15-24页 |
·压力易感性人格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3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 第29-34页 |
·要研究的问题 | 第29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研究的假设 | 第31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31-32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32-34页 |
4 研究一: 压力易感性人格的结构 | 第34-55页 |
·压力易感性人格形容词量表的初步确定 | 第34-38页 |
·大学生压力易感性人格结构模型建构 | 第38-47页 |
·大学生压力易感性人格模型有效性的检验 | 第47-55页 |
5 研究二: 压力易感性人格功能的研究 | 第55-68页 |
·研究设计 | 第55页 |
·压力易感性人格与抑郁、焦虑的方差分析 | 第55-59页 |
·压力易感性人格与抑郁、焦虑的回归分析 | 第59-68页 |
6 研究三: 人口变量差异性分析 | 第68-72页 |
·研究设计 | 第68页 |
·大学生压力易感性人格的一般特点 | 第68-69页 |
·学校差异 | 第69页 |
·独生子女差异 | 第69-70页 |
·性别差异 | 第70页 |
·家庭来源差异 | 第70-71页 |
·专业差异 | 第71页 |
·年级差异 | 第71页 |
·家庭成长环境差异 | 第71-72页 |
7 讨论 | 第72-78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72-73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73-74页 |
·本研究的新探索 | 第74页 |
·差异性分析 | 第74-76页 |
·本研究需要改进与深入的方面 | 第76-78页 |
8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93页 |
附录一:压力易感性人格分析问卷(SVPT-1) | 第87-89页 |
附录二:压力易感性人格词汇问卷(正式版) | 第89-90页 |
附录三:流调抑郁量表(CES-D) | 第90-91页 |
附录四:状态焦虑量表(S-AI) | 第91-92页 |
附录五:学习压力事件量表 | 第92-93页 |
附录六:就业压力事件量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