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大豆胞囊线虫病(SCN)的危害及其防治 | 第9-13页 |
·SCN 的发生与危害 | 第9页 |
·SCN 的病原及症状 | 第9页 |
·SCN 的防治 | 第9-13页 |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 | 第13-19页 |
·共生细菌的分类 | 第14页 |
·共生细菌的型变现象 | 第14-15页 |
·共生菌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 第15-17页 |
·昆虫病原线虫杀虫作用机理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共生细菌NJ 菌株室内毒力测定 | 第19-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NJ 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NJ 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NJ 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 第23-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NJ 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 第24-28页 |
·NJ 菌株生长动态变化测定 | 第28-29页 |
·NJ 菌株发酵滤液热稳定性测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发光杆菌NJ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0-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31页 |
·细菌总DNA 的提取 | 第31页 |
·PCR 扩增 | 第31-32页 |
·测序 | 第32页 |
·序列分析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16S rDNA 部分片断的PCR 扩增产物 | 第32-33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3-36页 |
第五章 NJ 发酵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大豆胞囊线虫的盆栽防效 | 第36-42页 |
·NJ 发酵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6页 |
·供试菌株 | 第36页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36页 |
·NJ 发酵液的制备 | 第36页 |
·发酵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6页 |
·发酵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6页 |
·NJ 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盆栽防效 | 第36-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浓度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接种量对大豆胞囊线虫防效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时间浇灌处理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的影响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发酵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 | 第39页 |
·不同浓度NJ 发酵液处理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 | 第39-40页 |
·不同接种量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 | 第40页 |
·不同时间浇灌处理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