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壳聚糖/粘土复合材料的生物电极的构筑及其传感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序言第10-30页
   ·生物传感器第10-13页
     ·生物传感器的概念、组成器件和工作原理第10-11页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发展第11-13页
   ·酶生物电极及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第13-17页
   ·酶、蛋白质在电极上的固定方法第17-18页
   ·酶、蛋白质生物电极的固定化材料第18-24页
     ·无机粘土第18-22页
     ·无机粘土/壳聚糖复合材料第22-24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二章 血红蛋白/Laponite/壳聚糖自组装膜电极的直接电化学特性及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还原第30-50页
   ·引言第30-32页
   ·实验部分第32-34页
     ·试剂第32页
     ·仪器第32页
     ·自组装 Hb/Laponite/Chitosan/GC 电极制备第32-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8页
     ·Hb/Laponite/Chitosan 自组装膜的表征第34-36页
       ·原子力显微镜第34-35页
       ·紫外光谱第35-36页
     ·Hb/Laponite/CHT 自组装膜电极的直接电化学特性第36-41页
       ·Hb/Laponite/Chitosan 自组装膜电极的 CV 图第36-40页
       ·Hb/Laponite/Chitosan 自组装膜电极制作参数的优化第40-41页
     ·外界溶液pH 对自组装电极直接电化学特性的影响第41-43页
     ·Hb/Laponite/Chitosan 自组装膜电极稳定性第43-44页
     ·Hb/Laponite/Chitosan 自组装膜电极对 H202 的电化学催化第44-48页
   ·结论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第三章 基于壳聚糖/LDH 杂化材料的新型高灵敏度酚类安培型生物传感器第50-74页
   ·引言第50-51页
   ·实验部分第51-54页
     ·试剂第51-52页
     ·仪器第52页
     ·酶电极的制备第52页
     ·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测定第52-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71页
     ·[Zn_3-Al-Cl], CHT, PPO, [Zn_3-Al-Cl]/CHT/PPO 的表征第54-60页
       ·酶的固定化率计算第54-57页
       ·红外光谱第57-58页
       ·交流阻抗第58-60页
     ·生物传感器最佳制作条件的优化第60-63页
       ·LDH/CHT 质量比对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膜厚度对该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生物传感器工作条件的优化第63-71页
       ·温度对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第63-64页
       ·底物溶液pH 和操作电位对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第64-65页
       ·生物传感器安培响应特性第65-67页
       ·生物传感器对不同酚类化合物的安培响应特性第67-71页
   ·结论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四章 包埋在类水滑石/壳聚糖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中的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第74-92页
   ·引言第74-75页
   ·实验部分第75-77页
     ·试剂第75页
     ·仪器第75页
     ·其它测试第75-76页
     ·酶电极的制备第76页
     ·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测定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91页
     ·[Zn_3-Al-Cl], CHT, GOD, [Zn_3-Al-Cl]/CHT/ GOD 膜的表征第77-80页
       ·红外光谱第77-79页
       ·紫外光谱第79-80页
       ·交流阻抗第80页
     ·生物传感器最佳制作条件的优化第80-82页
       ·LDH/CHT 质量比对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80-82页
       ·膜厚度对该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82页
     ·生物传感器工作的最佳条件优化第82-86页
       ·温度对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第83-84页
       ·pH 和操作电位对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第84-86页
     ·LDHs/CHT/GOD 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第86-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五章 结论第94-9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人本化教育思潮引导下自主性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