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委托代理冲突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31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7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2-17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 第17-2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2 基于聚类分析的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冲突研究 | 第31-45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1页 |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31-35页 |
·委托代理问题 | 第31-33页 |
·中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冲突的内部人控制特征 | 第33-35页 |
·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冲突的聚类分析 | 第35-44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36-37页 |
·委托代理冲突程度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37-38页 |
·聚类分析的结果 | 第38-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基于委托代理冲突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 第45-68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45-46页 |
·研究的理论及现实背景 | 第46-52页 |
·公司治理概念的界定 | 第46-48页 |
·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变迁 | 第48-50页 |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 第52-65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2-54页 |
·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54-58页 |
·研究样本的确定及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8-60页 |
·因子分析的结果 | 第60-65页 |
·基于评价结果的假设检验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研究 | 第68-90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68-69页 |
·盈余管理问题的理论研究 | 第69-77页 |
·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 第69-71页 |
·盈余管理与财务报告的目标 | 第71-73页 |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 | 第73-75页 |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 第75-77页 |
·盈余管理问题的计量研究 | 第77-81页 |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 第77-78页 |
·应计利润法下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 | 第78-81页 |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 | 第81-86页 |
·计量模型的确定 | 第81-82页 |
·研究样本的选取及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确定 | 第82-84页 |
·盈余管理的计量结果 | 第84-86页 |
·基于盈余管理程度计量结果的假设检验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上市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90-126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0-92页 |
·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92-99页 |
·研究假设的设定 | 第92-93页 |
·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93-95页 |
·实证研究的结果 | 第95-99页 |
·董事会机制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99-110页 |
·研究假设的设定 | 第99-102页 |
·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102-103页 |
·实证研究的结果 | 第103-110页 |
·监事会机制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10-117页 |
·研究假设的设定 | 第110-112页 |
·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112-113页 |
·实证研究的结果 | 第113-117页 |
·高管人员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17-122页 |
·研究假设的设定 | 第117-118页 |
·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118页 |
·实证研究的结果 | 第118-122页 |
·控制变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6 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126-142页 |
·研究设计 | 第126-128页 |
·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研究 | 第128-136页 |
·基于因子分析结果的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确定 | 第128-131页 |
·对盈余管理约束机制功效的实证检验 | 第131-133页 |
·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内在关系研究 | 第133-136页 |
·盈余管理约束效率的综合评价 | 第136-141页 |
·盈余管理约束效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36-137页 |
·盈余管理约束效率综合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137-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42-147页 |
·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 | 第142-14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4-146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2页 |
附录 本文研究样本 | 第152-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