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的限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正文 | 第12-48页 |
一 隐私权限制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一) 社会交往的需要 | 第14页 |
(二) 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合理兴趣的需要 | 第14-15页 |
(三) 保障舆论监督权和公民知情权的需要 | 第15-16页 |
(四) 维护隐私权本人利益的需要 | 第16-17页 |
(五) 自助与自卫的需要 | 第17-18页 |
二、限制隐私权的原则 | 第18-29页 |
(一) 价值衡量原则 | 第18-20页 |
(二) 利益平衡原则 | 第20-29页 |
三、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限制 | 第29-36页 |
(一) 公职人员隐私权限制的特点 | 第29-30页 |
(二) 公职人员隐私权限制的具体措施 | 第30-36页 |
四、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 | 第36-45页 |
(一) 公众人物的认定因素 | 第36-38页 |
(二)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原则 | 第38-42页 |
(三)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定范围 | 第42-45页 |
五、我国对隐私权限制的立法与实践及其完善 | 第45-48页 |
(一) 我国对隐私权限制立法和实践的现状 | 第45-47页 |
(二) 对隐私权限制的立法建议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