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图例目录 | 第14-17页 |
表格目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2页 |
·地铁的发展 | 第18-24页 |
·地铁发展的背景 | 第18-20页 |
·国外城市地铁情况 | 第20-21页 |
·我国城市地铁情况 | 第21-23页 |
·地铁站的分类 | 第23-24页 |
·地铁火灾形势 | 第24-27页 |
·国外主要地铁火灾 | 第24-26页 |
·我国地铁火灾情况 | 第26-27页 |
·地铁火灾的特点 | 第27-29页 |
·烟气的危害性 | 第27-28页 |
·人员难以疏散 | 第28页 |
·地铁火灾可燃物的多样性 | 第28页 |
·起火原因的多样性 | 第28-29页 |
·地铁火灾研究现状 | 第29-34页 |
·地铁火灾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9-31页 |
·地铁火灾的试验研究 | 第31-3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第二章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特点与研究基础 | 第42-64页 |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特点 | 第42-43页 |
·地铁火灾的小尺寸模型实验 | 第43-52页 |
·相似性原则和相似模型 | 第44页 |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的基本方程 | 第44-46页 |
·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46-48页 |
·无量纲参数数组的选择 | 第48-50页 |
·地铁火灾模拟的相似准则 | 第50-52页 |
·地铁火灾的全尺寸实验研究 | 第52-56页 |
·实验背景 | 第52-53页 |
·实验所在站台介绍 | 第53-54页 |
·实验设备与测量参数 | 第54-55页 |
·实验工况设计 | 第55-56页 |
·地铁火灾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6-60页 |
·湍流流动模型 | 第57-58页 |
·燃烧模型 | 第58-59页 |
·辐射传输模型 | 第59页 |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三章 小尺寸地铁实验台的研制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地铁小尺寸实验台的设计思想 | 第65-66页 |
·实验台的研制 | 第66-71页 |
·实验台主体 | 第67-68页 |
·火源与轨道 | 第68页 |
·机械排烟系统 | 第68-69页 |
·数据测量设备与方法 | 第69-70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四章 站台火灾顶棚射流最高温度的预测模型 | 第74-100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前人研究结果 | 第75-78页 |
·火源位于站台中部时顶棚下方的最高温度 | 第78-85页 |
·顶棚射流在受限情况下的温度升高现象 | 第78-79页 |
·地铁站火灾时顶棚射流的发展过程 | 第79-80页 |
·顶棚下方的最高温度的预测模型 | 第80-85页 |
·实验设计与实验工况 | 第81-8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4页 |
·大火源功率时顶棚下方的最高温度 | 第84-85页 |
·火源距站台两端壁面较近时顶棚下方的最高温度 | 第85-95页 |
·顶棚下方最高温度随火源位置变化的理论分析 | 第85-89页 |
·实验设计与实验工况 | 第89-9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本章符号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地铁站出口对站厅烟气流动影响的研究 | 第100-116页 |
·引言 | 第100页 |
·烟气沿楼梯蔓延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 第100-102页 |
·浮力 | 第101页 |
·空气阻力 | 第101页 |
·楼梯壁面的粘性力 | 第101-102页 |
·影响驱动力的主要因素 | 第102-104页 |
·火源距两端距离不等 | 第102-103页 |
·楼梯截面积不等 | 第103-104页 |
·站台层无屏蔽门 | 第104页 |
·站厅火灾烟气蔓延的实验验证 | 第104-108页 |
·实验设计 | 第104-106页 |
·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站厅火灾烟气蔓延的计算机模拟 | 第108-112页 |
·火源靠近左侧楼梯的情况 | 第108-109页 |
·两侧楼梯宽度为6m和4m的情况 | 第109-110页 |
·两侧楼梯宽度为6m和2m | 第110-111页 |
·站台与隧道直接相连的情况 | 第111-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本章符号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站厅正压送风挡烟的临界风速研究 | 第116-136页 |
·引言 | 第116-117页 |
·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117-120页 |
·站厅送风临界风速的预测模型 | 第120-123页 |
·正压送风挡烟的理论分析 | 第120-123页 |
·站厅正压送风挡烟的全尺寸实验 | 第123-128页 |
·会展中心站地下二层热烟测试结果 | 第123-124页 |
·会展中心站地下三层热烟测试结果 | 第124-125页 |
·岗厦站地下二层站台热烟测试结果 | 第125-128页 |
·地铁站站台结构对正压送风挡烟影响的分析 | 第128-131页 |
·小结 | 第131-132页 |
本章符号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6页 |
第七章 地铁站内机械排烟有效性的研究 | 第136-164页 |
·引言 | 第136-137页 |
·前人研究成果 | 第137页 |
·排烟口高度对机械排烟效率的影响 | 第137-150页 |
·排烟口附近的气体流动 | 第138-139页 |
·实验设计 | 第139-14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41-145页 |
·地铁站内不同排烟口高度排烟效果的数值模拟 | 第145-150页 |
·模拟的站台结构 | 第145-1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6-150页 |
·有屏蔽门的站台内机械排烟的死角现象 | 第150-154页 |
·机械排烟死角的原因分析 | 第150-151页 |
·热烟实验结果 | 第151-153页 |
·站台补风的CFD模拟 | 第153-154页 |
·地铁站站台排烟模式的讨论 | 第154-158页 |
·常用的地铁站站台排烟模式 | 第154-155页 |
·不同排烟模式的效果的数值模拟 | 第155-158页 |
·小结 | 第158-160页 |
本章符号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4-169页 |
·全文结论 | 第164-16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7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67-169页 |
致谢 | 第169-17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1-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