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受贿罪的立法演变 | 第9-16页 |
第一节 秦朝以前各朝的受贿罪立法 | 第9-10页 |
第二节 秦朝至魏晋南北朝的受贿罪立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唐朝至清朝的受贿罪立法 | 第11-1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受贿罪立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受贿罪的主体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16-21页 |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16-18页 |
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第18-19页 |
三、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 第19-20页 |
四、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受贿罪的主观要件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 第25-44页 |
第一节 受贿罪的行为对象 | 第25-30页 |
一、贿赂的范围 | 第25-28页 |
二、回扣、手续费的理解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受贿罪的职务条件 | 第30-39页 |
一、职务的含义 | 第30-32页 |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 第32-39页 |
第三节 受贿罪的行为方式 | 第39-44页 |
一、索取他人财物、收受他人财物 | 第39-41页 |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受贿罪的客体 | 第44-47页 |
第六章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受贿罪的刑罚完善 | 第47-51页 |
第一节 完善资格刑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增设罚金刑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废除死刑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