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8页 |
·植物竞争理论与研究方法概述 | 第17-29页 |
·植物竞争的涵义与分类 | 第17-18页 |
·竞争的主要理论及其特性 | 第18-20页 |
·影响植物竞争结果的主要因素 | 第20-22页 |
·植物竞争的研究方法和竞争能力测度方法 | 第22-29页 |
·外来入侵植物竞争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影响 | 第29-31页 |
·外来入侵植物竞争能力特征及其生态竞争策略 | 第31-33页 |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的竞争关系研究进展 | 第33-36页 |
·紫茎泽兰入侵竞争能力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 第33-34页 |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的资源竞争利用及其影响 | 第34页 |
·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 | 第34-35页 |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总体思路 | 第36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6-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紫茎泽兰与三种非入侵植物幼苗相对竞争能力比较 | 第38-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供试土壤 | 第39页 |
·供试物种 | 第39页 |
·试验地点及其条件 | 第39-40页 |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植株形态指标与生物量测定 | 第4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物种、肥力、相对密度比例对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41-47页 |
·肥力、物种和物种比例对植株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 第47-51页 |
·对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对植株生物量根茎比的影响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在不同氮、磷养分条件的竞争效应及其光合生理机制 | 第53-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供试材料 | 第53-54页 |
·试验场地及其条件 | 第54页 |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植株生物量测定与竞争效应的相关计算 | 第54-55页 |
·植株生理生态指标测定与相关计算 | 第55-56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不同肥力对两物种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肥力对两物种资源分配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肥力对两物种相对生长速率和净同化速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肥力对两物种种间竞争效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肥力对两物种光合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3页 |
第四章 野外不同密度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单种和混种种群两年期的竞争效应 | 第63-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63-64页 |
·供试材料 | 第64页 |
·试验设计 | 第64页 |
·竞争替代效应的生物量测定 | 第64-66页 |
·数据计算与分析 | 第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在单种和混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生物量 | 第66-68页 |
·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在单种和混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资源分配 | 第68-69页 |
·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竞争效应 | 第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不同密度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单种和混种种群植株养分利用策略 | 第71-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71页 |
·供试材料 | 第71页 |
·试验设计 | 第71-72页 |
·竞争替代效应的植株生物量测定和植株养分含量测定 | 第72页 |
·养分利用效率相关计算 | 第72-7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81页 |
·两物种在不同条件下植株氮素利用策略 | 第73-76页 |
·两物种在不同条件下植株磷素利用策略 | 第76-79页 |
·两物种在不同条件下植株钾素利用策略 | 第79-81页 |
·讨论 | 第81-85页 |
·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植株氮素利用策略 | 第82页 |
·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植株磷素利用策略 | 第82-83页 |
·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植株钾素利用策略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单、混种种群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比较研究 | 第85-9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85页 |
·供试材料 | 第85页 |
·试验设计 | 第85-86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86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86页 |
·土壤养分测定 | 第86页 |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2页 |
·三类种群根际土壤养分及其动态的比较 | 第86-89页 |
·三类种群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比较及其动态 | 第89-91页 |
·三类种群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 | 第91-92页 |
·讨论 | 第92-94页 |
第七章 不同植物功能型种群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存活和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94-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97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94-95页 |
·供试材料 | 第95页 |
·试验设计 | 第95-96页 |
·试验调查与测定 | 第96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96-9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0页 |
·不同植物功能型种群对紫茎泽兰种子发芽存活的影响 | 第97-98页 |
·不同植物功能型种群与紫茎泽兰种群生产力比较 | 第98页 |
·不同植物功能型种群对紫茎泽兰生产力的影响 | 第98-99页 |
·不同植物功能型种群与紫茎泽兰资源利用的关系 | 第99-100页 |
·讨论 | 第100-10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04页 |
·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作者简历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