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论文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聚烯烃材料表面改性的意义与应用第13-14页
   ·聚烯烃表面改性的主要方法第14-19页
     ·化学试剂处理法第14页
     ·表面接枝反应第14-16页
     ·等离子体改性第16-17页
     ·火焰处理第17页
     ·电晕放电处理第17-18页
     ·底涂处理法第18页
     ·研磨法和力化学处理法第18页
     ·共混改性第18-19页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的机理第19-22页
     ·共混体系中各组分的表面选择性第20页
     ·表面改性剂的分子结构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第20页
     ·表面改性剂的分子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第20-21页
     ·组分间的相容性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第21页
     ·接触界面的诱导作用第21-22页
     ·结晶排斥作用第22页
   ·表面分析与表征技术第22-26页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第22-23页
     ·表面接触角的测定第23-24页
     ·其他检测方法第24-26页
       ·光电子能谱法(ESCA or XPS)第24-25页
       ·二次离子质谱(SIMS)第25页
       ·紫外光电子能谱第25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5-26页
       ·原子力显微镜第26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设计思路第26-30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第27-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6-42页
   ·主要实验原料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9页
     ·聚醚硅油与聚苯乙烯共混物薄膜的制备第36页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S-g-PEG)的合成第36-39页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合成第37页
       ·共聚物(SMA)接枝聚乙二醇(PEG)第37-38页
       ·共混物薄膜的制备第38-39页
     ·退火和醇洗第39页
   ·分析测试第39-40页
   ·PS/PEG 共混物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第三章 聚醚硅油/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表面性能的研究第42-62页
   ·引言第42页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表面研究中的应用步骤第42-45页
   ·聚醚硅油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改性作用第45-54页
     ·聚醚硅油在聚合物表面的富集第46-48页
     ·聚醚硅油对聚苯乙烯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第48-49页
     ·聚醚硅油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第49-54页
   ·聚醚硅油在聚苯乙烯表面的选择性富集行为第54-59页
     ·接触介质对聚醚硅油在聚醚硅油/聚苯乙烯共混物表面的诱导作用第54-57页
     ·聚醚硅油在聚醚硅油/聚苯乙烯共混物薄膜表面的浓度梯度分布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第四章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PS-g-PEG 的表面富集行为及其对表面改性持久性的影响第62-88页
   ·引言第62页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S-g-PEG)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第62-68页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简介第62-63页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S-g-PEG)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设计合成第63-65页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S-g-PEG)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结构表征第65-68页
       ·聚苯乙烯(PS)第65页
       ·顺丁烯二酸酐(MAH)第65-66页
       ·聚乙二醇(PEG)第66页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S-g-PEG)第66-68页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中的聚醚链段在共混物薄膜表面的富集第68-70页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聚苯乙烯表面改性持久性的提高作用第70-82页
     ·表面极性随冲刷时间的影响第71-75页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第75-82页
   ·接触介质对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诱导作用第82-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五章 高效、长效表面改性方法的探索第88-121页
   ·引言第88-89页
   ·PEG/PS-g-PEG/PS 共混体系表面改性持久性的研究第89-102页
     ·PEG400/PS-g-PEG400/PS 共混体系表面性能的研究第90-94页
     ·PEG1000/PS-g-PEG1000/PS 共混体系表面性能的研究第94-99页
     ·聚醚链段在PEG/PS-g-PEG/PS 共混物薄膜表面的浓度分布第99-102页
   ·增容剂PS-g-PEG 的含量对PESO/PS-g-PEG/PS 共混体系表面性能的影响第102-111页
     ·PESO/PS-g-PEG400/PS 共混体系第102-107页
       ·表面性能分析第102-105页
       ·PESO/PS-g-PEG400/PS 共混体系表面组成分析第105-107页
     ·PESO/PS-g-PEG1000/PS 共混体系第107-111页
       ·表面性能分析第107-110页
       ·PESO/PS-g-PEG1000/PS 共混体系表面组成分析第110-111页
   ·表面改性剂PESO 的含量对PESO/PS-g-PEG/PS 共混体系表面性能的影响第111-117页
     ·PESO/PS-g-PEG400/PS 共混体系第111-114页
     ·PESO/PS-g-PEG1000/PS 共混体系第114-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1-124页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自然铜浸取及其浸出液的药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