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证明对象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2-13页
一、民事证明对象概述第13-19页
 (一) 证明对象的界定及其特征第13-15页
  1. 民事证明对象的界定第13-14页
  2. 民事证明对象的特征第14-15页
 (二) 民事证明对象的理论依据第15-19页
  1. 处分权主义第15-16页
  2. 辩论主义第16-18页
  3. 处分权主义与辩论主义的关系第18-19页
二、证明对象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分析第19-23页
 (一) 证明对象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第19-21页
  1. 证明对象是民事诉讼的首要环节第19页
  2. 证明对象是确定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前提第19-21页
 (二) 证明对象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第21-22页
  1. 限定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范围第21页
  2. 限定了当事人的举证范围第21页
  3. 限定了法官认识的"视域"第21-22页
  4. 限定了法官作出裁判的范围第22页
 (三) 明确证明对象的意义第22-23页
  1. 明确证明对象对于当事人的意义第22页
  2. 明确证明对象对于法院的意义第22-23页
三、民事证明对象的比较研究第23-33页
 (一) 证明对象的范围第23-25页
  1. 德国证明对象的范围第23页
  2. 日本证明对象的范围第23-24页
  3. 我国台湾地区证明对象的范围第24-25页
 (二) 免证事实的范围第25-33页
  1. 德国免证事实的范围第26-28页
  2. 日本免证事实的范围第28页
  3. 美国免证事实的范围第28-30页
  4. 我国台湾地区免证事实的范围第30-33页
四、我国民事证明对象的现状与完善第33-47页
 (一) 我国民事证明对象的现状分析第33-42页
  1. 我国证明对象的范围第33-40页
  2. 现有规定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二) 完善我国民事证明对象的设想第42-47页
  1. 充实证明对象的范围第42-43页
  2. 建立合乎我国国情的免证规则体系第43-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