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价值分析 | 第13-27页 |
(一) 民事恶意诉讼的界定 | 第13-19页 |
1. 民事恶意诉讼内涵的论争 | 第13-17页 |
2. 民事恶意诉讼外延的确定 | 第17-19页 |
(二) 民事恶意诉讼的表现形式 | 第19-22页 |
1. 民事恶意起诉行为 | 第20页 |
2. 滥用民事诉讼权利 | 第20-21页 |
3. 其他民事恶意诉讼行为 | 第21-22页 |
(三)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特征 | 第22-24页 |
1. 案件数量上升较快 | 第22-23页 |
2. 当事人多利用调解结案 | 第23页 |
3. 司法实践裁判不一 | 第23-24页 |
4. 特别领域的程序规制相对较为完善 | 第24页 |
(四) 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1. 国际立法趋势使然 | 第24-25页 |
2. 我国司法实践需要 | 第25-26页 |
3. 诉讼经济之要求 | 第26页 |
4. 司法权威与公信力要求 | 第26-27页 |
二、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27-33页 |
(一) 民事诉讼目的论 | 第27-28页 |
(二) 民事诉讼诉权理论 | 第28-29页 |
(三) 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 | 第29-30页 |
(四) 民事判决既判力理论 | 第30-31页 |
(五) 程序自由主义的相对化以及经验法则的运用 | 第31-33页 |
三、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一) 我国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1. 民事实体法的规定 | 第33页 |
2. 刑事实体法的规定 | 第33-34页 |
3.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第34-35页 |
(二)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规制中存在的缺陷 | 第35-37页 |
1. 现有实体法立法不完善 | 第35页 |
2. 司法应用的局限性 | 第35-36页 |
3. 规制效果的滞后性 | 第36-37页 |
四、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完善 | 第37-50页 |
(一) 确立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程序性原则 | 第37-39页 |
1. 诚实信用原则 | 第37-38页 |
2. 正当程序原则 | 第38-39页 |
(二) 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相关设计 | 第39-50页 |
1. 借助法院诉讼行为予以规制 | 第39-43页 |
2. 通过当事人诉讼行为予以规制 | 第43-44页 |
3. 完善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 | 第44-46页 |
4. 其他的程序规制措施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