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3-14页
一、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概述第14-19页
 (一)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概念及特征第14-15页
 (二)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的必要性分析第15-17页
 (三)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法律效果第17-19页
  1、预示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产生第17页
  2、公力救济的介入第17-18页
  3、可能启动再审审判程序第18页
  4、原裁判面临中止执行的可能第18-19页
二、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9-26页
 (一) 诉权理论第19-20页
 (二) 诉讼标的理论第20-21页
 (三) 当事人适格理论第21-23页
 (四) 诉的利益理论第23-24页
 (五) 既判力理论第24-26页
三、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6-34页
 (一) 大陆法系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第26-30页
  1、德国的民事再审立案制度第26-27页
  2、法国的民事再审立案制度第27-28页
  3、日本的民事再审立案制度第28-30页
 (二) 英美法系对错误生效裁判的救济程序的启动第30-31页
  1、英国的救济程序第30页
  2、美国的救济程序第30-31页
 (三) 国外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的比较分析第31-32页
 (四) 国外民事再审立案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2-34页
四、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4-50页
 (一) 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的历史演变第34-37页
  1、我国古代再审立案制度第34页
  2、我国近代民事再审立案制度第34-35页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事再审立案制度第35页
  4、新中国成立后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的发展历程第35-37页
 (二) 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现状第37-43页
  1、立法层面的考察第37-39页
  2、运行现状的考察第39-43页
 (三) 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反思第43-44页
 (四) 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4-50页
  1、民事再审启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2、法院内部负责再审审查部门缺乏统一规定第46页
  3、再审事由的不明晰导致审查出现随意性第46-48页
  4、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缺失第48页
  5、再审申请期限与次数限制的规定不合理第48-49页
  6、再审案件来源多渠道状况导致司法独立程度不足第49-50页
五、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构想第50-57页
 (一) 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应坚持的理念第50-51页
 (二) 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立案审查制度的建议第51-57页
  1、合理设置民事再审启动主体第51-52页
  2、设置专门的再审立案审查部门并统一名称第52-53页
  3、完善再审事由的细化规定以统一把握审查标准第53-54页
  4、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设计第54页
  5、完善申请再审的期限与次数规定第54-55页
  6、规范再审案件来源的渠道第55页
  7、加强法官释明权的运用和法官队伍建设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判决理由的效力研究
下一篇:民事证明对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