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第一章 贪污罪概述 | 第8-17页 |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反贪污犯罪的立法与司法 | 第8-10页 |
| 第二节 新中国反贪污犯罪立法沿革 | 第10-13页 |
| 第三节 贪污罪概念的定位 | 第13-17页 |
| 第二章 贪污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7-24页 |
| 第一节 贪污罪主体的本质属性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贪污罪主体的范围界定 | 第18-24页 |
| 第三章 贪污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 第24-29页 |
| 第一节 行为条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行为手段---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 | 第25-29页 |
| 第四章 贪污罪犯罪对象的认定 | 第29-33页 |
| 第一节 现行刑法规定的贪污罪的对象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贪污罪犯罪对象的理论分析 | 第30-33页 |
| 第五章 贪污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 第33-44页 |
| 第一节 非国家公职人员可以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非国家公职人员可以构成贪污罪的实行犯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犯罪的定性 | 第36-40页 |
| 第四节 共同贪污犯罪数额的认定 | 第40-44页 |
| 第六章 贪污罪的刑罚完善 | 第44-49页 |
| 一、应增设罚金刑 | 第44-45页 |
| 二、应增设资格刑 | 第45-47页 |
| 三、应适当延长自由刑 | 第47页 |
| 四、应废除死刑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注释 | 第5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57-62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62-68页 |
| 后记 | 第68-69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